,可都被宗国疆他们拉开了。军人么,就得有点子血性,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吓死。再说,多吃点苦头对叶扶苏这样一帆风顺的年轻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提枪、拼刺、中枪、摔倒。叶扶苏把这个过程重复了不下7、8遍。中枪的地方无一例外的都是左肋。现在任谁都明白,两个人在拼刺刀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最后一次倒下,叶扶苏足足闭着眼睛躺了有1分钟。就当大家都以为他可能昏过去的时候,叶扶苏又摇着脑袋站了起来。
李班长也在摇头,这小子真够拧的,有点子愣劲儿。摆好架势,两个人又打在了一起。不同于第一次的瞬间倒地,叶扶苏现在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良好的体力配合灵活的身体,再加上越来越谨慎的出手,短时间内还真的不好弄。
周旋了一会儿,叶扶苏又“忍不住”一个突刺,不知道是左肋受伤太重还是要领不对,李班长轻轻一拨叶扶苏的左手就被打得攥不住枪了。此时的叶扶苏中路门户大开,一点防守也没有,人也大口的喘息着。
弓步向前,斜斜地跨出半步,拧枪、探腰、发力,目标还是老地方,叶扶苏的左肋。几个选训队员把头转向了一边,别看了,就等着听叶扶苏的惨叫吧。等了好一会儿,想想中的惨叫没有响起。抬眼看去,叶扶苏左手夹着李班长的木枪,右手端着木枪轻轻地放在李班长的颈部呲牙咧嘴的喘着气。原来这小子拼着再挨上一下子,来个了“同归于尽”。典型的“叶氏”风格。
好半天,大家谁也没说话。李班长轻轻地拿下了叶扶苏手里的木枪,连同自己的一起交给了一边看热闹的炊事班战士。大声喊了句“开饭了!”头也不回的向食堂走去了。
当天晚上,前来查看叶扶苏伤势的宗国疆被吓了一跳。整个左侧肋部,一片黑紫乌青,让人很是怀疑里面是不是已经都烂透了。虽说队医检查后一再表示内脏肯定没问题,肋骨骨折的可能性也不大。可宗国疆还是不放心,要了辆吉普拉着叶扶苏就向部队总医院去了。临走还用自己的被子把座位垫的软软乎乎。一路交谈,叶扶苏才弄明白今天他有多倒霉。
炊事班李班长本名李长顺,宁夏人,小学文化。1982年当兵,曾经在刀锋大队大队长陆浩然的连队里当过通讯员。著名的两山作战中,李长顺曾经有过1分钟内拼刺刀连挑4个敌人惊人记录,是军区有名的拼刺英雄。1985年轮战回来后提升班长。那一年,许成杰由班长保送军校,宗国疆刚刚参军入伍,叶扶苏小学才上了一半。
当兵这么多年,据说没人在拼刺刀上面占到过李长顺任何便宜。无论是慕名切磋的,还是军区拼刺比武,李长顺一直牢牢坐着拼刺第一的这把交椅。当年刀锋大队一成立,他就跟着老连长陆浩然来这里参加筹建了。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由于文化程度太低,他在班长位置上没过动地方。同年的许成杰军校毕业后一路高升,“晚辈”宗国疆也当上了少校。只有他依旧如此。只是称呼渐渐的从班长变成了老班长。
年纪大了,拼不动打不动了,最主要的是那些新技术也实在难为他这个小学文化的农家子弟。要不是陆浩然四处托人说情,他早就应该回家种地了。所以几年前,他只好来到炊事班抡起了马勺。可就在昨天早上,一纸复员通知还是交到了他的手上。刀锋大队队长、政委为这一起请他喝了整整一天的酒。没办法,部队要精简整编,要面向新世纪进行高科技练兵,个人的特殊性只能服从整体的利益。最后两个老领导亲自派车把他送回了选训队驻地。
听完宗国疆的叙述,叶扶苏仰天长叹。这是哪路神仙没拜到啊,倒霉也不用这样吧,单挑今天去要什么麻袋。发完感慨,叶扶苏突然没声了。愣磕磕的看着窗外发呆。想想像李长顺这样的老兵,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部队。立过功、受过奖,但是今天,为了部队大局考虑却要告别这座军营。这里有他们的理想、奋斗、青春和成长。部队教会了他们很多,却也让他们失去了很多。
听着叶扶苏突然没声了,宗国疆扭头问了一句:“怎么了?想什么呢?不是伤口开始疼了吧?”
“没有,伤口没事。我,恩,在想李班长,想部队。”
“哦?说说看?”
“唉,我在想像李班长这样的人,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部队,如今却要重新面对这个社会……看来军人真的不是一个好职业,一点都不是……不过倒是一个男人成就事业和理想的舞台……”
第十三节 考核(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