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章 初砺胡锋之五(下)[1/2页]

新中华春秋传 钟情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只听堂下报道:“薛、苏二将军联署上报殿下:主公,我部已于今早辰时抵达扬州城外。经知府封大人转告,现已明悉,经军机处杨廷麟大人临阵策反,刘良佐部有官兵八千人在监军万元吉以及总兵徐勇带领下,已于昨晚弃暗投明,目前正在赶往扬州途中。臣等二人闻讯后,立即放弃休息,率部马不停蹄,前往接应,若在半途截遇刘部追兵,当趁势掩杀。但请主公放心,臣薛、苏等上下官兵万人当竭忠尽力,不负主公信任与重托,不日当有捷报相传……”
      “好!”付明又惊又喜,环顾群臣,放声大笑道:“刘逆自恃定策有功,骄悍跋扈,一味麕集江北善地以自肥,进而挟制朝廷,不从朝廷旨命久矣。而今天怒人怨,合他死期已到,这是上苍佑我大明。孤敢断言,以我薛、苏两大将军之勇武,此役必胜!”
      众将哄然应诺,纷纷进言此役定胜。
      付明轻轻拍了下桌子,众人都安静了下来。他适才骂陆浩天时,这脑子就气得颇有些发晕,现在可不能太激动、太兴奋了,今天还要许多事情要安排呢。
      “黄先生,你来宣布整编事宜吧!”
      “是!”站在付明身侧的黄宗羲眼光犀利地瞄过众将,三十岁出头的他现在身为近卫师的副参谋长官,恰是圣眷正隆之时,一身作派竟是说不出地洒脱,意气风发之间,令群将心中赞叹,好一个博学的先生,好一个能谋善断的好军师,主公能有这样的人才,还有何事不成。话说回来,黄宗羲这几天一直在老高营、刘营做宣导、摸底的工作,由他来做近卫师第三旅的部伍编制、人事安排的确最合适不过了。
      此事,付明虽然跟刘肇基、李本深打过招呼、透过实底,但事到临前,还是有点吃不准啊,包括两人在内的老高营、刘营所有在场军官这时都屏住了呼吸,刚刚还喧闹着的大堂瞬间又安静了下来。
      待一番布置完毕,新建第三旅首任旅长刘肇基、副旅长李本深携全体三旅营以上指挥官向献王宣誓效忠。三旅下辖三个团,第一团长官由刘肇基兼任,副团长杨承祖(原老高营总兵);第二团长官由李本深兼任,副团长庄子固(原刘营中军);第三团长官由陆浩天担任,副团长竟是献王原来的警卫营营长孙崇恩,其他如乙邦才、马应魁等充任各营长官,另有旅辖后勤长官、政训处长官、军法处长官均由师部直接调派。
      同古今中外任何的人事安排一样,永远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此间倒也不必详述。倒是朱明理在旁仔细思忖主公的布置,心道主公原来还是早有成算,只是以主公的身份地位不便跟自己说得太直白吧。想到这儿,朱明理不由得有些怅然。当初自己混迹朱栏,主公也暗置潜邸时,可是无话不谈啊。想那时,大闹画舫,香卧秦淮,是何等地逍遥自在,如今自己已经身居大将,手握过万雄兵,却没有了从前的洒脱与写意,孰失孰得,心难自明啊。
      但细细想来,主公似乎也没欺我,记得当时,主公还跟自己说,要多读点书。这读书的事,主公每当与自己私洽时,都会要求,难道答案就在那篇主公给自己讲解的什么鸟人写的“治什么论”中。
      献王当时的谆谆教诲立时在朱明理耳边再次萦绕:
      “明理,乱世治本,任重道远啊。孤虽依仰祖宗遗德,坐得社稷。可也深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祖宗江山败坏至有今日,乃几十年来朝廷失威,百官失德所致,父皇御极十七年,不也三下‘罪己诏嘛。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今则天下大乱,则应‘图危以制变,虑难以立权以对。是所谓,‘仁足,则众而归附;义足,则附而有治;权足,则治而有严;谋足,则严而有方焉。”
      朱明理想到这儿,不由得再深一步思量道:这就是所谓的“仁、义、权、谋”啊,主公是在教我为人处世、为将领兵之道,自己还怪主公不与自己掏心窝子,实属不该,实属不该啊。他接着又想道,这次三旅的人事编制,三旅一团、二团正、副职长官均是老高营与刘营交叉使用,令刘肇基、李本深实难说出什么“不”字。三团的陆浩天则是主公一手

第九章 初砺胡锋之五(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