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回,巧遇高人授奇功[1/2页]

刀剑侠隐 公子无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光阴荏苒,寒暑易替,转眼间已过了十三个年头。林轩正是顽童心野之时,林青木夫妻都是读过书的,不愿他与村中劣童为伍,到处撒野顽皮,就在家里置了一间书室,购置许多典经诗词,诸如孔孟之道、李杜诗篇,闲暇之时便教他识字读书,如此也学得不少东西。
      正值隆冬时节,这日天气晴朗,林青木将往日砍的木柴都装到马车上,捆得结结实实,准备拉去镇上买掉,换些银两,好添置些米面、酱醋、盐巴等物。
      林轩平素无事,都坐在屋内读书,今日见爹爹整顿马车,要往集上去,心中不免泛起贪玩念头,问道:“爹,你这是要往镇上卖柴去么?”林青木心下明白他想去凑个热闹,只是他年纪尚小,集市上人多事杂,带他同去多有不便,就对他说道:“轩儿,你在家安生念书,我去不多久便会回来。”哪知他摇头晃脑说道:“古时农夫有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只是一味念书,那岂不是要变成书呆子?”
      林青木不料他竟能讲出这般道理,呵呵笑道:“说得不错,若只是一味念书,连书房也不踏出半步,就真成了书呆子了。”其时沈玉蓉也在一旁,听得林轩此番言语也是一阵惊异,平日里夫妇两人教他读过许多诗文典籍,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心下大大欢喜,说道:“轩儿,你可知道这典故的由来么?”
      林轩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一日孔夫子与弟子们路过旷野,子路找不到了老夫子,向农夫问路,农夫认得他是孔夫子的弟子,便拿这话来取笑他。”
      林青木听他答得头头是道,忍不住呵呵直笑,林轩道:“娘,既然我说的是,那就该让我出去长长见识吧!”林青木应道:“去,去,是该多长些见识,否则就真变成个书呆子了。”当下抱他起来,放到车上。沈玉蓉轻笑道:“路上多注意些。”林青木答应着,便驱车启程,林轩一路欢呼:“走了!走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两人辗转来到镇上,只见人来车往,好不热闹!不一会儿林青木找到买主,议价卖掉木柴,又把需要的物资购置停当,便即转头往回赶。
      走到一处摊前,林青木道:“轩儿,爹给你买冰糖葫芦吃好不好?”林轩自是高兴不已。林青木问道:“老板,这冰糖葫芦怎么卖?”老板乐呵呵地道:“一文钱,客官。”
      林青木付过钱取了一串冰糖葫芦过来,递给林轩,才赶了两步路。忽然一队人马呼啸而来,喧声阵阵,只见一行六人均是身穿铠甲铁衣,头戴盔帽,腰里挂着长刀,却是一队官兵。带头一个手持铜锣,一面敲,一面大声喝道:“募兵文书到了!山东方十三叛乱!募兵文书到了”后面一人手里握了一卷帛书,喧嚣声中一行人已去得远了。
      街上顿时乱作了一团,人人都匆忙收拾东西离去,片刻间只剩下了寥寥数人。林青木脸色登时大变,急忙驱车回转,向家奔去。
      林轩好奇地问道:“爹,这些人是干嘛的?什么是叛乱?为什么人们听到叛乱就要逃跑?”林青木心中惴惴不安,轻轻抚摸他头说道:“轩儿,不要怕,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将士。叛乱就是有贼人作乱,想要破坏大宋,现在国家有了坏人,所以人们都会害怕。”林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过不多时二人回到了家,林轩一见到沈玉蓉便兴高采烈地叫道:“娘,今天我见到了很多人,还有几个骑马的,真是奇怪!”林青木一见妻子更显惊慌,失色道:“来了,来了…”沈玉蓉赶紧递过一杯茶水,道:“青木,别急,喝口水,慢慢说。”林青木道:“来了,祖上的遗训……祸乱来了……”
      沈玉蓉登时惊得面无血色,断断续续说道:“你说的是真、真的?”林青木道:“是、是真的,招兵文书都贴在城门口了!”说罢不由得长叹一声。沈玉蓉眼眶登时湿润,垂下头道:“那,你是一定要去的了。”林青木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轻声道:“这是祖上的遗训哪。玉蓉,苦了你了。”沈玉蓉哽咽道:“你放心吧,便是没你在身边,我也会好好将轩儿养大成人的。”
      翌日天蒙蒙亮,林轩还在睡梦之中,依稀听到娘亲说道:“你安心打仗,我和轩儿都等着你回来。”林青木道:“我一定会回来的,玉蓉。北方一乱,咱们这里过不了多久也要乱了,你带上轩儿,往南方去避避,等战事停了再回来。”“唉,好,我现在只盼着轩儿快些长大。”“玉蓉,我这就走了…”
      眨眼间天已亮了,林轩起了床四下找不到爹爹,便问道:“娘,爹今天这么早就进山砍柴去了吗?”沈玉蓉眼圈通红,拿手揉了揉眼,抚摸着他的头发,说道:“轩儿,你爹他、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要过很久才能回来。”
      林轩满腹疑问道:“很远的地方?那是哪里啊?爹去那里干什么?”沈玉蓉眼中止不住流下泪来,慌忙拿衣袖拭去,不让泪水落下,拉他进了书房,说道:“轩儿,今天娘教你一首新诗,是唐人杜甫的《春望》,你跟我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林轩心中仍是疑惑不解,但看到娘亲眼眶甚红,言语与往日大不相同,隐隐感到有事发生,便不再多问,琅声念了下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沈玉蓉不时从山下竹林里砍些竹子回来,劈成竹条编成竹筐、簸箕、斗笠等许多竹器,去集上换成银两过活,如此生活到也无虞。这一日午后沈玉蓉去又去了集上,留林轩一人在家习读诗书。坐不多时,屋外忽然传来阵阵喧闹,想是村中孩童在玩闹嬉戏。林轩毕竟是少年,手里捧着书,心中却不安分起来。
      “老和尚,大秃子,背个葫芦打酒吃…”跟着一支歌谣从窗外飘入耳中,林轩登时好奇心,哪还有心思读书?扔下书本飞也似跑出门去了。
      到了外面,望见五六个小孩围住一个光头和尚又跳又唱,那和尚粗短身材,生得肥头大耳、圆脸厚唇,身穿一件灰色宽大僧袍,项戴一串褐色念珠,肩上扛一根竹棍,棍上沉甸甸地挑着一只大葫芦,阵阵醇香味在他周身飘散开来。那和尚右手竟抓了一块儿熟鸡腿,边走边往嘴里塞。
      几个孩童吵闹得急了,那和尚便佯装发怒,连连挥手吓唬,嘴里不住地喝道:“去、去、去!这帮小娃儿,忒也无礼!”脚下迈开大步向前行去。
      那几个孩童真也顽皮极了,直追在他身后又唱起来:“老和尚,大秃子,背个葫芦打酒吃…”林轩见到此番景象,心中自觉好笑极了,和尚乃是出家人,不可沾荤腥,亦不可饮酒,这道理娘亲早就教过自己,这和尚更该明了才是,为何却明知故犯呢?口里连道几声“怪了、怪了…”便也撒腿追那和尚去了。
      眼见那和尚就在近前不紧不慢地行,林轩一路追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竟半点不能近他的身,他心中暗叫怪异,又追了一会功夫,哪还有和尚的身影?那几个孩童也早已不知去了哪里。
      再往前不远便是村外小河,他野心难收,索性奔到河岸,正要脱去衣物跳进去洗个痛快,忽然瞥见河中央露出个光头,正笑嘻嘻望向自己,心里恍然一怔,不是那和尚是谁!
      林轩心中兀自惊讶不已,眼光落到岸上,一件灰色破烂僧袍胡乱堆在地上,那只大葫芦也端放在地,悠悠酒香在四周散逸开来。再看那和尚,懒洋洋地在身上胡乱搓着。
      林轩心生一丝怯意,问道:“大和尚,你究竟是人是鬼?”那和尚扭过头来,呵呵笑道:“小娃,这光天化日的,你看我像是个鬼么?”林轩听他这般说,一想大白天怎会有鬼?心里胆大了些,定了定神道:“那你一定是个假和尚了。”
      那和尚擦一把脸,道:“哦?我怎么是个假和尚了?你给说说看。”林轩见他面相慈善,不恼也不怒,就直言道:“我娘跟我说过,这和尚啊,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肉,我看你又吃肉又喝酒,一定不是个真和尚。”
      那和尚笑道:“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佛自在心中,又不在身上,和尚为何就吃不得肉、饮不得酒?”一句话说得林轩满脑疑惑,难不成和尚还有食肉与不食肉之分?
      那和尚忽然问道:“小娃,你姓什名谁?是谁家的娃娃?”林轩看他不似有恶意,便如实答道:“我叫林轩,我爹名叫林青木,我家就在这河岸不远处。”和尚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又道:“小娃,我来问你,你可知道你家中藏有一柄古剑么?”
      林轩奇道:“我家里是有一把古剑,你是如何知道的?”和尚笑道:“哈哈哈!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小娃,我再问你,那古剑身上所刻之字你可识得?”林轩道:“我当然识得,剑身上一面刻了个‘李字,另一面刻了‘天问两个字,我却不懂是什么意思,我娘也不肯告诉我。”
      和尚眼神骤然一亮,呵呵笑道:“如此说来你便是天问剑的传人了。小娃,你可曾习武么?”林轩摇头道:“不曾习武。我娘说男儿舞刀弄剑容易沾染是非,所以不许我习武。”和尚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如此倒不太妙。”
    &nbs

第二回,巧遇高人授奇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