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章 社会变革(6)[1/2页]

龙游宇宙 龙平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未来星时间唐历2年1月23日(地球时间公元2009年12月8日)
      地点龙城32号街道45居民区7号楼2单元夏国林老人家里。
      今天是夏国林老人的70寿辰。一大早夏国林老人就和老伴就到附近的菜场去买菜了,因为昨天晚上他儿子和女儿给他打了电话,说今天晚上要给他庆祝70大寿。夏国林老人移民前家住在安徽省合肥市,他退休之前原来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去年移民到未来星。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移民前在一家科研所从事科研工作。儿媳在报社当记者。还有一个12岁的孙女。女儿是学校的老师,女婿在部队服役,难得有空回家。外孙今年也有9岁了。本来可以说很和睦,可是去年他们家稀里糊涂的就被选上移民了。本来人老了故土难离,落叶归根啊。但是来到这里后,这里的一切令人难以想象,有很长时间都以为自己做梦。这里的一起都令人神往,到处都是那么和谐自然。令人乐不思蜀,原来的一点故土情怀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个小时之后,夏国林和他的老伴满载而归。儿子和女儿平时工作都很忙,难得一家能团聚,老人当然很高兴。本来去年的时候亲朋好友们就准备好了为他的70寿辰好好庆贺一下的,但是移民以后暂时这一起都不可能了。其他的亲属都没有能够移民,由于保密原因目前星际通信还没有开通,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和地球上进行联系。这也是所有移民者享受着移民星球高质量生活同时的小小缺憾。
      本来根据国家安排老人是和儿子一起住的,但是两位老人喜欢这个小区附近的风景,再加上这个小区的居民以老人为主,他们就申请搬到这里来住了。在两位老人忙碌之中,时间慢慢过去了。下午下班后,女儿由于就在这个城市工作,所以很快就带着外孙先来了。儿子被分配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离这儿有1000公里,他们需要经过时空转换站传送才能赶来,所以稍迟了会儿。不过就算这样,在地球上目前也是不可想象的(地球上目前还没有开通民用时空转换站),我们在地球上叫了多少年的“地球村”,在火星和未来星已经成为现实。当第一批移民首次使用时空转换站进行远程旅行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多年后在未来星庆祝移民纪念日,未来星信息中心向广大居民播放了这一历史性镜头时,仍然被大家津津乐道。
      由于未来星一天是30小时,比地球长了6个小时。每天时间的延长,给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冲击。虽然目前移民工作还在继续,移民者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时间很短,但是有些方面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在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革命性的变化。移民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合理。城市基础建设一步到位。移民星球的城市建设和地球上的风格不太一样。在地球上城市里的建筑群之间的距离很近,就算大型城市的占地面积达到几百平方公里已经很惊人了。但是在移民星球1个城市占地超过上千平方公里是很正常的。在外星上从家里出发到几十公里外的商场、超市购物毫不奇怪。在高科技交通产品面前,几十公里的距离实在太短了。
      晚上8点未来星的太阳刚刚下山不久。在未来星上早晨5点天就亮了,下午要到20点后太阳才黑下来。如果是夏季要到22点以后天才能完全黑下来。现在正值冬季,黑的早点,下午7点多天就完全黑了。夏国林老人全家聚齐以后,平时冷冷清清的房子里开始热闹起来。夏国林的儿子名叫夏宇,儿媳叫王文娟。女儿叫夏红。孙女叫夏雯雯,外孙叫蒋旭升。此时两个孩子在旁边玩的正高兴。夏雯雯拿着爸爸前几天给她买的机器人玩具正向蒋旭升卖弄呢。这是一款远景科技最新推出的融合学习、娱乐为一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这款玩具内部不仅集成了一些有助于大脑智力开发的游戏,另外还有一套学习软件,这可是远景公司聘请的拿些教育专家和电脑专家的心血。关键的是这款玩具支持语音会话功能,由于比较先进还没有在地球上销售。
      经过一阵忙碌,一家人终于坐在了饭桌前,一起共进晚餐。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最近发生的热门话题。由于这几年中国在高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天南海北的说了起来。
      首先发话的是夏国林的老伴:“我说,政府给咱办的这个什么身份证,可真不错。我年纪大了,眼睛老花,前几年上街没少吃假币、假货的亏。自从有了这东西,可就放心了。上街买东西更方便,想买假货都难。”
      她女儿听了她的话,笑着说:“妈,你现在高兴了。当时居委会的李大妈上我们家宣传的时候,你可没少给人家吃闭门羹。我记得当时你还说这东西装在脑袋里,说不定哪天脑袋就不好使了。”
      她的话还没说完,夏国林的老伴就朝她翻了个白眼:“你这丫头,那一年的成年烂芝麻的事,还嚼舌头。当时我哪知这玩意有这么多的好处?”
      她说完后,一家人都笑了起来。接着夏国林的儿媳王文娟说:“这也难怪咱妈有抵触情绪,当时大家都没有听说过这

第十章 社会变革(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