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5章 发兵郿坞(1更)[2/2页]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闻人夜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鲁智深话音稍落,扭头离去。
      “你这……驴唇不对马屁股啊!?”面对鲁智深的回答,熊阔海很是不解。
      走出两丈有余的鲁智深,沉声道:“用罢早饭,发兵郿坞!”
      熊阔海稍作愣神,旋即嘴角微扬。
      ……
      辰时过半。
      鲁智深骑在马上,手提禅杖,面向麾下一万五千将士,高喊:“出发!”
      顷刻间,在鲁智深的高喊下,全军将士直奔四十里外的郿坞。
      五丈原距离郿坞仅四十里。
      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称,郿坞一派安宁,仅有五百飞熊军,一千五百士卒守护。
      于是,鲁智深决定急行军,一个半时辰后抵达,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命斥候向张任部传递消息,正午时分,发起总攻!
      虽然鲁智深不是贪功之人,但是与张任、伍云召、伍天锡相比,他与熊阔海的关系最铁。
      一个半时辰的急行军,抵达郿坞刚好午时,距离正午尚有半个时辰。
      十分自信的鲁智深,相信半个时辰足以拿下郿坞。
      至于张任部,还是负责截杀逃亡长安的人员比较合适。
      ……
      殊不知,由于是急行军,将士们一条心,不足一个半时辰,鲁智深、熊阔海部,便抵达郿坞陵境内。
      由于有斥候的勘察与形容,未到郿坞陵,鲁智深、熊阔海便知郿坞的具体情况。
      只是,当郿坞尽收两人眼底时,却发现低估这个地方了。
      郿坞岭,横垣在右扶风北部原野上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岭。
      据《后汉书·董卓传》: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
      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
      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可见,如此气势恢宏的坞堡,并非能够轻易拿下。
      另外,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
      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
      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
      董卓之所以在距离长安两百六十里外,修建一座形同长安城一般的坞堡,就是为了当做避风港,以及为家人养老。
      再有,郿是董卓的封地所在,所以修建坞堡没毛病。
      有毛病的是,董卓为了修建坞堡动用二十余万贫苦百姓。
      同时,为了方便长安往郿坞,依地势起伏、跨沟越涧,修筑一条长度在两百六十里的“驰道”,这条驰道高34米,顶宽14米,底宽21米,为黄土夯筑,气势宏伟,有如东汉的“高速公路”,使人惊异。
      当然,鲁智深、熊阔海此时所处渭水之畔,暂时观赏不到驰道的非凡气势。
      不多时,鲁智深、熊阔海率军抵达德胜营。
      可是,有一个难题,横亘在鲁、熊二人面前。

第185章 发兵郿坞(1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