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荣依依不舍,拜别师傅和师兄弟,下山而去。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日正路过一座叫金门山的大山,当当当一阵梆子响,一彪人马挡住去路。为首马上端坐一大汉,跳下马来身高丈余,膀阔腰圆,浓眉大眼,手中一把青龙刀。正是金门山大寨主,江湖人称“小关羽”的杨金华。随后一人身高八尺,面似白月,目似流星,手中折扇轻舞,正是人称神机军师的杜震宇。左边紧挨着一人剑眉环眼,鼻直口阔,威武中带着杀气,手中一对阴阳双合鞭,正是绰号“神鞭小太岁”的顾新春。右边一人白净面皮,中等身材,手中一根铁笛,正是最善点穴的夺命判官张潜。“留下买路钱再过。”杨金华大叫。
“有钱,你拿得到么。”余荣飞步上前,杨举刀力劈,可左砍右挑,没沾到点衣服边。顾新春一抖双鞭加入战团,一时场中风声呼啸,三人大战三十回合,难分胜负。张潜按捺不住,持笛加入,杜震宇也一起出手。四人良久战不倒余荣。
大家停手,杜先跳出战团大呵道:“这位英雄高姓大名,出道以来从没碰到我们四人合战不败之敌。”余荣也暗自心惊,只怕持久战必会落败。“在下余荣,乃南明书院弟子!”余荣答道。
“哎呀,我是杜震宇啊老同学,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原来都是南明书院同窗,八年不见,变化太大,不认识了。
“请老同学上山一叙,不知能否赏光。”杜震宇笑问。“好,正要讨杯茶喝。”余荣笑道。
金门山聚义厅,五人推杯换盏,各自诉说心里话,竟越说越投机。杨金华曰:“我们不如结拜为兄弟,荣弟可愿。”
“好!”余荣一口答应。五人拈香拜关公毕,论起年纪,杨金华为大哥,杜震宇为二哥,顾新春为三哥,张潜为四哥,余荣最小为五弟。五人相互切磋武艺,谈论江湖,说到倭寇烧杀抢掠无不痛狠。余荣在山上盘恒数日,记挂家乡南明。告迟而去。(后四人下山助余荣扫平倭寇立功,各授参将之职
这一日,余荣来到安元县,见街上人声嘈杂,熙熙攘攘。店房饭庄十分兴隆。已至响午,余荣刚在小店上拿起面碗,七八个衣衫褴褛的小乞围了上来,直盯着桌上的包子。“老板,来十个肉包子。”余荣笑着将包子分发给小乞。呼啦一下,又从别处冲过来十几个小乞,伸手向他讨要。
“老板,每人发一个,我付钱。”余荣笑道。“大哥哥,你明天还来吆。”一个小脸脏兮兮的小女孩企盼的问他。这…余荣望向旁桌吃饭两位老汉,拱手道:“两位老丈是本镇人吗?”
“是啊,小伙子。”
老板,余荣从怀中摸出一张银票,“这是一百两,这些小孩每日早中晚每人一个肉包,够他们吃一阵了吧!”
老板收起钱,点头说好好好。“请两位作个见证。”余荣施礼。
走出小店,余荣在街上信步而行,东游西荡,不知不觉间到了晚上。余荣在一小店点了一碗肉面四个包子,吃完后一摸怀中,大吃一惊,钱包不见了。钱露眼被偷了。
“老板,我钱被偷了,拿这抵行吗”余荣拿出大哥杨金华送的玉佩。老板是
二 初出江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