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回 改名换姓艰难行 兄弟失散各西东[2/2页]

天子山传说 朱宏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你哭,为什么?”
      覃清说:“我想起了一个多月前的那天晚上,我和父王一同吃梨,第二天父王就战死了,想起这事,叫人伤心难过。”
      弟弟提起父王,向行也留下了眼泪,不过他立即止住,劝慰覃清:“弟弟,伤心事过去了,不要再想,吃梨吧。”
      覃清诚恐地问:“哥哥,我们今天又吃梨,我们是不是也要分离呢?”
      向行说:“莫说傻话了,我们不会分离的。今后,你跟着我,寸步不离,我不会把你弄丢。”
      覃清问:“哥哥,我们逃这么远了,还要逃,到底要逃到哪里去?”
      向行说:“这还不算远,还要逃远些,逃到黄帝大王管不到的地方。你赶快吃梨吧,吃完了,我们好赶路。”
      吃罢野山梨,兄弟两人,又往西奔。
      这一天,到了一处地界,前面呈现一个大湖,向行、覃清二人停下来,准备休息一会,这时,覃清不经意往后一瞧,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号角齐鸣,隐隐约约,奔来一支人马。
      覃清见状,忙把向行衣衫一拉,说:“哥哥你看,后面来了一支队伍。”
      向行扭头一看,吃惊不小:但见那支兵马快速向他们这儿奔来,呀,不好,一定是黄帝的部队追赶来了。他连忙拉起覃清说:“弟弟,一定是黄帝派人赶我们来了,我们快跑吧。”覃清说;“我跑不动了,不如先藏起来吧。”是的,往哪里跑呢,跑也跑不过军队,先藏起来为好,于是,向行说:“好,我们找个地方藏起来。”
      大湖之边有很大一处芦苇,兄弟二人急忙下水进湖,直钻芦苇深处。这真是一处绝妙藏身所在,只进去两丈之远,外面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只听得,马蹄声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已在湖边。马蹄声、脚步声响了好一阵,看来,这只队伍人数不少。终于,人声远去,那支部队无影无踪了。
      他们准备上岸,再作打算。忽然,向行看见芦苇深处,似乎有一只小船。虽然船上盖有芦苇,但还是被向行发现了。向行说:“弟弟,你在这儿暂时不动,我去看看。”说着,涉水过去查看。
      到了船上,掀开芦苇,好家伙,只见船舱里藏有大米和其他干粮,还有锅、碗以及生火器具。向行高兴地叫了起来:“喂!弟弟,你快来看!”
      覃清来到船上。向行说:“弟弟,我有办法了。我们不再从旱路上逃跑,就坐这只船,划过这个大湖,可能就会逃到安全的地方。”覃清说:“可是,这不是我们的船,没有向船主告借,我们怎能擅自划走?”向行说:“逃命要紧,其他的,顾不了那么多。况且,我闻其米,似有霉味,可见此船,已藏日久。此船为何多日无人来管?说不定,这样兵荒马乱,船主已经不在人世,我们向谁去借?这些粮食,若久置船舱,无人享用,烂在船里,岂不可惜。”覃清一想,哥哥说的也有道理,自己又无其他好法,便说:“好,就按你说的办吧。”
      商议已妥,于是,兄弟二人奋力将船向大湖那边划去。那真是,日以继夜,划多眠少,过了一荡,又转一湾,排浪逐波,行程多日。
      是日午夜,兄弟二人刚睡不久,忽然,狂风大作,雷声轰鸣,大雨如注,湖浪陡起。向行、覃清骤然惊起,正准备将船划向湾边,这时,一个滔天大浪,迎面打来,将船掀个肚儿朝天,兄弟二人,须臾被大湖之水吞没。
      向行落在水中,呛了满口湖水,他也顾不了头被呛痛,急忙一个猛子,钻出水面,两手边划边摸,居然摸到了一块船板。他抱住船板,浮在水上,便大声呼喊:“弟弟!覃清!……”轰隆隆!雷声淹没了他的喊声;呼啦啦!巨浪阻挡了他的寻找,没有回音,没有踪影。哎,覃清——这个可怜的小弟弟,已经消失于滔滔巨浪之中。
      向行终于爬上了彼岸,这里已是大湖之南。
      他继续向西南逃奔,又经过月余艰难跋涉,到了一处所在。
      但见,此处四周俱是大山,中间若大一处平坦之地。北面有一处山界,万丈悬崖,壁陡壁陡。四周大山,树木参天。大山之中,虎啸猿啼,鹿跑獐奔。中间那处平地,土壤肥沃,植物繁茂,但是人迹稀少,荒野一片。
      此大山界,猿猴甚多,不时可见,成群结队的猿猴,攀爬于悬崖陡壁之上,飞跃于粗藤树梢之间。因为猿猴众多,被人取名为猿猴界。后有袁姓人家迁居山中,‘袁‘猿谐音,人们便把这座大山界定名为袁家界了。袁家界,名号至今。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且说向行看了此处山势环境,心里想,这里地处偏野,没有人管,倒是一个安稳的地方,于是,决定不再前行,就此山边搭一茅屋,居住下来。
      年长月久,向行便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子孙敷衍,后代日盛。
      话分两头,再将话题转回前面。
      却说那日午夜翻船,大湖之水并没有吞没覃清。船一翻,两人刚落水,机灵的小覃清,随即浮出水来。这时,一个丈余高的大浪涌到,把覃清推出了几丈远。紧接着又有几个巨浪打来,覃清的小小身体,被湖浪越冲越远,时浮时沉。忽然,又一浪头压下,把覃清压人了水中。覃清被越压越深,眼看就要沉下水底,正在这时,他的左手猛的抓住一物。溺水之人,即使抓住一根稻草,也不会轻易放过。覃清连忙用两只手紧紧抱住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软软的、腻腻的。这个东西在往上浮,终于,覃清被它带出了水面。他继续抓住这个东西,随它向前移动。
      天已拂晓,覃清这才看得明白,原来自己抓住了一只大龟的尾巴,大龟正向岸边游去。
      终于,大龟游上了岸,覃清便跟着上了岸,这也是大湖之南。覃清上得岸来,面向大龟,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感激说:“谢谢你了。”大龟似乎明白覃清的意思,点了一下头,又继续向前爬去。
      覃清最后到了一个去处。此地,背靠一条大河,大河之旁,若多竹子,不知其名。只见山岚重叠,树木茂密,环境优美,却少人烟。覃清想:哥哥说跑到黄帝管不到的地方,这里也许黄帝管不着了,就在这里住下来吧。他又想,自己命好苦,这竹就叫苦竹好了,这条河,我就叫它苦竹河。
      若干年后,覃姓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方圆数百里,多处都有姓覃人家。其时,在苦竹河畔,一户覃姓人家之中,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叫覃忽,人称覃忽儿。这个覃忽儿,不生则已,生则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百世流传。
      要知流传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改名换姓艰难行 兄弟失散各西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