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1章 春潮(三百万字了,求月票!)[1/2页]

曹贼 庚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691章春潮
      暮色降临,细雨靡靡。
      这是一个恼人的春夜,让人心情也随之变得有些抑郁。
      一队巡兵行过,大街上又恢复了宁静。黑夜里,一个男子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武亭侯府侧门前停下。看左右无人,他抬手,轻轻叩击门扉。
      片刻后,就听里面传来一个沉厚的声音:“什么人?”
      “小人有要事,求见武乡侯。”
      “武乡侯?”
      门打开来,一个门丁举着火把,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武乡侯是谁?你找错了地方了吧。”
      门外男子,脸上蒙着黑纱,身披蓑衣。他轻声道:“请小哥辛苦一趟,只需禀报主人家,自然知晓。”
      “等着。”
      门丁关上了门,脚步声远去。
      大约过了一会儿,就听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片刻后,侧门复又打开,再次出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
      “主人家请客人到厢房说话。”
      “多谢。”
      男子也不犹豫,迈步走进小门。
      沿着曲折小路行进,踏着满地桃杏凋零,很快就来到一个偏僻的跨院。
      院子里,有两排厢房,寂静无声。
      其中一间,点着灯火,几名黑衣男子站门口。
      “主人家就屋内,客人请进。”
      男子再次道了声谢,迈步就走进了房间。门外的黑衣卫士,迅速关闭了房门。
      曹朋站屋中,看着那男子,“你是谁?”
      声音清冷,透着一丝威压。
      武乡侯这个封爵,是今天丞相府,曹操私下里与曹朋说起,还没有颁布,知晓的人并不多。可来人一口便唤出‘武乡侯,说明是曹府来人。
      这深半夜,曹操又耍什么手段?
      来人撤下脸上黑纱,却是一张熟悉的面容。
      曹朋记不得此人叫什么名字,但却知道,他是曹氏族人,曹操身边做事。
      “小人曹鉴,奉丞相之名,送一件事物与君侯。”
      “什么东西。”
      曹鉴也不迟疑,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个细长筒子。筒子是用黑色檀木所制,封口处押着火漆,上面有曹操的印鉴。连同筒子,还有一封书信。
      曹朋接过来,看了看檀木筒,又看了看手中书信。
      “你且先坐。”
      曹朋说着,炕上坐下。
      这房间的床榻,是曹朋命人以北方火炕的形式做成,上面摆放着一个炕几。
      他打开了信封,取出书信。
      字,是曹操的字,苍劲有力。
      内容很简单:这檀木筒内不可以轻易开启,里面的东西至关重要,唯有关键时,才可以开启。此事,不得为人知晓。阿福你看完这封信,一定要处理干净。曹鉴虽是族人,却也不可以走漏风声,妥善处置。
      关键时?
      曹朋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什么时候,是关键的时候呢?
      “有劳兄长辛苦一趟,请回复丞相,我已明白。”
      “那小人告辞。”
      这曹鉴,恐怕不得曹操所喜,故而才会前来送信。曹朋打开了房门,陪着曹鉴走出来。一只手暗中朝着身后黑衣卫士做了个手势,而后站门廊上,驻足不再相送。
      这也正常,许都城里,又有多少人值得曹朋,送至大门?
      曹鉴没有怀疑,告辞后下了门廊,两名黑衣卫士的护送下往外走。
      曹朋看了他一眼,转身返回屋中。
      片刻后,房门敲响。
      “公子,办好了。”
      “明日一早,送他出城,好好安置。”
      “喏!”
      曹朋此时睡意全无,坐炕上,呆呆看着炕几上的檀木筒。
      半晌后,他苦笑一声,这老曹还真会耍花招。难道真以为,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
      不过,曹操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曹朋手里,也说明了曹操对曹朋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曹操世一日,曹朋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如此,他可以放心前往西北!
      曹操是用这种方式,安抚曹朋的心……
      ++++++++++++++++++++++++++++++++++++++++++++++++++
      次日,曹操正式宣布,进爵曹朋为武乡侯。
      武乡何处?
      大汉治下,武乡位于太原。
      不过,曹朋这个武乡侯,并不是原来意义的武乡侯。
      曹朋这个武乡侯的‘武乡,是由原河西郡廉县武亭升级而来。武亭而今,名为武乡。也就是说,曹朋这个武乡侯的准确称呼,应该是:武乡侯。
      而今大汉治下,并无武乡侯这个爵位。
      所以曹朋的武乡侯,代替了武乡侯。想来用不了多久,太原武乡,就将换名称。
      对不少人而言,武乡侯也好,武乡侯也罢,意义并不大。
      真正让人吃惊的,还是曹朋由后将军,进前将军。这才多长时间?曹朋当上后将军,还不到一年,便成为前将军。也就是说,军中几乎无人可以制约曹朋。大将军?而今形同虚设,根本没有人担当;骠骑将军,就是曹操本人。车骑将军,夏侯渊;卫将军,夏侯惇。可这两人,一个是曹朋的丈人,另一个还养病,和曹朋同样,有着密切往来……
      曹朋,这是升官了!
      廷尉,前将军……
      二十七岁,便达到如此地步,恐怕除了霍去病,无人可以与他相比。
      但细想之下,似乎又没什么。
      曹朋这些年屡立战,若不是他偶尔莽撞冲动,恐怕而今至少也能做到卫将军的位子。所以,许多人惊异,却没有太多反对,只是默默观察。
      随后曹操又一连串的命令。
      调广陵太守陈矫,为东郡太守;原豫州牧满宠,为徐州牧,徐璆则调回许都,担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而豫州牧一职,却出人意料,由毛玠出任。
      说起来,这些任命倒也没甚问题,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真正令人吃惊的,却是任广陵太守的人选。
      曹操竟然任庞德为广陵太守,加镇海将军衔,让无数人都大吃一惊。
      庞德是谁?
      没听说过啊……
      有那消息灵通的,很快就打听出庞德的来历。
      居然是曹朋的部将,曾荆州出任校尉一职。可这么一个武将出身的人,真可以治理好广陵吗?许多人都感到了担心,不过却又从这个任命当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曹操,这是要大用曹朋!
      庞德接到命令的时候,也是一脸惊讶。
      他匆匆找到了曹朋,“公子,德不愿往广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令明何以不愿前往广陵?”
      曹朋得知庞德的任命时,也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曹操的刻意安排。如果没有昨夜那个檀木筒,庞德未必会得到重用。
      可正因为那檀木筒,曹操对曹朋,才算是彻底放心。
      庞德说:“德愿为公子马前卒!”
      “诶!”
      曹朋一摆手,“令明这是什么话?你的才具,我非常清楚。若不是因为我的缘故,只怕你而今,早就出人头地。当初我让你留守凉州,这些年下来,至少也是个中郎将的职务。可你却随我服刑,一晃五年过去,你虽无怨言,可我却于心不忍。此次丞相任命,也是我极力举荐。
      广陵,毗邻大江,至关重要。
      不要说东陵岛,关系我曹氏水军未来,你这个广陵太守,可是责任重大。
      到了广陵,和周仓多多接触。
      他久居徐州,甚至比当地人清楚状况。还有,到了广陵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拜访陈氏。昔年我与内兄,海西得陈氏之助多矣,未能报答。而今元龙先生故去,陈氏衰颓,你能帮一把,就帮衬一把。
      交好陈氏,与你站稳脚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一次,曹朋不似荆州时,庞德出任乌林校尉那般,言语含糊。
      他吩咐的分清楚,也说明了他的决心,无可动摇。庞德知道,此去广陵已无可改变,于是躬身领命,表示服从。
      “我会让公琰随你前往,还有永年随行。”
      曹朋想了想,沉声道:“永年辩才无双,机敏过人,公琰遇事沉稳干练,为人稳重。此二人为你左右手,当多与之商议。江东方面,你要严密监视,留意鲁肃动静。此人,外表忠厚憨直,实则狡诈多谋,为人刚毅,你去了广陵,要多加提防此人,切不可掉以轻心,着了他的道。
      除鲁肃之外,还有几人你要留意。
      吕蒙、吕范,此二人也非等闲之辈……到了广陵,你要打起精神。你做的好,我与有荣焉;你若做的不好,我和丞相就要担上任人唯亲,识人不明的名声。所以,你去广陵,不仅仅代表自己,代表我与丞相。”
      庞德匍匐曹朋身前,颤声道:“德必牢记公子今日教诲,虽肝脑涂地,亦不负公子所托。”
      “好了,回去准备一下,这两日便起程吧。”
      “喏!
      庞德领命而去,但曹朋却并不悠闲。
      他命人找来的黄忠,把他想要请黄忠前往河东的事情,说了一遍。
      很明显,黄忠并不是太愿意。
      但曹朋再三说服,才算是答应下来……
      黄忠心里有阴影啊!
     

第691章 春潮(三百万字了,求月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