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之四——第一次进京)[1/2页]

谁疼谁知道——多少春秋风雨改 朗行者678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期间,有个朋友介绍的服务员,从朋友那里拿来一个会发出逼真叫声的声控毛绒玩具猫,很是新鲜喜人,据确切情报,生产地在北京,那就——进京!
      我们首次来到首都,神清气爽,依然是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气势。
      一下火车,仿佛感觉自己的身高好像都有了变化,也对首都人民有了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我们满脸的傻兴奋、东张西望的眼神告诉北京人,我们是来自火星(也许在北京人眼里火星也属于乡下)。
      来到车站,那一大片站牌,看得我们直犯晕。
      我努力调整好表情和嗓音,倾身细语去找一个正在出工不出力的环卫工人问路,结果是,她连个白眼都没舍得给我们:“站儿牌儿上儿有,自个儿看去!!!”
      我咣!差点被她带着口罩的嘴里冲出的的这句话击倒。这就叫掷地有声吧?!开眼了,在北京,环卫工人都是这副官腔。
      几经辗转,我俩好不容易在北京郊区一个半地下室里,找到了生产这种产品的地方。当时,国家对玩具类的立法还很不规范,所以,对玩具的生产、销售都很宽松。
      首次是进了一些成品,之后开始购进半成品,再后我们就找人在腾出空地的家里组装,销路相当的好。
      有位见钱眼开者后来居上,那位提供信息的服务员心理失衡了。(也怪我们,当时就怎么不懂给人家个信息费啥的)。
      这位大姐私下让家人从北京低价买回,等柜台上卖出20个,她自己就把家里的拿来补上6——10个,这个阶段,我们俩几乎除了收款就不到柜台呆着了,后来知道还是因为隔壁柜台的大姐提醒了我们。
      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这样,她失去了工作,我们失去了一个服务员。
      那段年月,还有个现象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信誉。
      当时,我们去qd其他的贸易市场,看好适合的产品,和老板简短沟通一下,告知我们的柜台在哪,就可以打个收条拿货走人,“三角债和信誉危机”还没那词呢!什么时

(之四——第一次进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