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之十——第一次当记者)[1/2页]

谁疼谁知道——多少春秋风雨改 朗行者678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次当记者
      在我决定辞职的时候,还有个原因就是,我还有个工作身份就是媒体通讯员,就是非记者撰稿人,一年多的时间,在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发表过一百多篇新闻和商业性稿件。也因此有很多机会接触媒体记者、编辑,结交了许多年长和同龄人老师。
      其中,我被一位《中国商报》青岛记者站的许站长给相中了。我们俩是住一条街的邻居。他计划拉上市里一位刚刚离休的市级老干部一起,利用国家政策和记者站优势,开办一个商贸公司,股东办公场地及基础班子都已经有眉目了。
      我是个有“士为知己者死”情怀的人,这么好的机会咱不能给脸不要啊,再说,练摊也用不着我出什么力。我和伙伴的商量是:两条腿走路,哪边好就往哪边靠。
      没几天我就走马上任了——公关策划部经理,名片是这么印的,工资月薪300,是我原来工资的3倍。关键是名头太晃眼了,我自己都适应了好几天。虽说,那时候在深圳已经是,随便掉下块砖头砸中三个人就会有二个经理,可我是在青岛啊,1993年!才23岁!
      母亲因为我的这个选择,稍稍平息了些对我擅自辞职的怨气。
      上任后三件事:
      1、办理记者证,那可是盖着国家新闻出版署钢印的记者证。有了它,到企业去采访要多牛有多牛;
      2、组织招聘。公司成立仅有董事长(老领导)、总经理(许站长)、办公室主任(合作方委派)和我;
      3、拉赞助,公司启动资金寥寥,要想大展拳脚,没有一定的资金量是不行的。
      招聘工作很顺利,那时候公开招聘很扎眼。报纸上刊登一个小小豆腐块,第二天来面试的人乌央乌央的。通过初试复试,选定了四个人。一个司机,一个业务员,二个策划公关(我的手下)一男一女、都比我还小一岁。
      接下来,就要开展拉赞助业务了,我穿上特意为到新公司上班花去300块买的新西装。
      董事长、总经理给大家开会动员,并传授一下拉赞助的技巧。说实话,那时候的企业还很不开放,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甚少,而国有企业的赞助费又不是那么容易出账的。

(之十——第一次当记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