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破旧的厂房、凌乱的设备、高矮胖瘦的员工、乱七八糟的生产现场,我开始考虑思路和工作计划,一团乱麻总好过无米之炊,捋出头绪就好办了。
一个问题会有无数个解决它的办法,在战略上首先要藐视问题。没有困难要我干什么?
首先,通过查找花名册和员工沟通,建立临时管理班子,薪酬待遇粗线条制定;让大家对自己的收入和远景有个看得见的
认识,对实行多劳多得增加信心;
第二,压住客户订单,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把握。停产一周,从厂区环境、食堂修整、生产现场卫生、设备保养、仓库盘存清理开始。先从精神面貌开始整顿,龌龊的厂区和邋遢员工是生产不出好产品的。
第三,听取部分职工意见,起草粗线条新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前的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不说,有些前后矛盾
不一,管理人员都不知道该遵守和执行哪些规定是好;
第四,进行流程再造的框架方案设计,做出整改预算报告——时间阶段、费用出处、效果预计,有目标才会行动有力;
第五,针对现有员工的技术特点进行岗位设计,部门进行重新编制和人员配置。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第六,根据各车间的工艺特点,重新制定工艺标准和运行流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杜绝扯皮推诿现象。
第七,对外招聘,引进新人和人才,起到补充有关岗位和“鲶鱼效应”,等等。
一周后,集团董事长来视察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它曾先后几次暗示要让我到集团高层去一试身手,都被朋友给婉拒了,什么原因我不知道。
三个月后的变化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每个月2个货柜达到4个货柜;客户的质量交流传真件,由原来的每天两次到每周两次;员工迟到早退在3以内,且处罚明确;员工工资增加20,员工由原来的每月公休1天、几乎天天加班,调整到每周
(三十八之新的征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