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侠三》走过的岁月二——年底总结[1/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引言:转眼就是年底了,明天,后天,这个2005年就过完了。在起点写书不过半年的时间,却觉得那个起点已经被我忘怀了,遥远的不可追溯。  看了一下书的审核记录,六月三十号,整整半年,一本书写到了四十来万字。这个《走过的岁月一》写成的时候才二十万字,六个月间有两次隔了很长时间没有更新,每次半个月,那么平均算来每天更新三千字,还算是比较对得起来看书的朋友们。  每个作者都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么?如果没有的话那还真是幸运得值得羡慕,不过我也是值得羡慕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半途而废的人来说,半年都坚持下来,实在是可以去开香槟庆祝了。如果不是一些书友们的支持,我想我走不到今天,不管将来会如何,都要趁着过年,对大家说声感谢。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  这本书本身是一时玩笑之作,但是有一些事情还是让人十分的不爽,尽管我说我自己是多么的安于现状,多么的能够忍受寂寞和什么什么,可是我的牢骚相信读了我的书的朋友们可以理解,我的文字并不比其他的书差,但是现在各项指标都不过是这样的现状,这让人,尤其是作者,难以忍受。  有一些热心的朋友们曾经告诉过我,说我的书名字取的不好,人家一看就ass了,我的书名字叫《侠士满三国》,看三国的见到武侠就过,看武侠的瞄见三国就闪,所以我的书没有太多的人看。这诚然是好心,我事先也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可能,我也因此理解了为什么那些书名取得惹火的书,在起点的点击那么高。而没有人看得书,就算写的好,也是无所作为。网络这种方式,恐怕不适合需要仔细读的文字。  算了,还是说书本身。  (一)、书的梦想:曾经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过要成为英雄的梦想,只不过那些迷梦,甚至都称不上美梦的幻想,随着社会的现实打磨,就成为了退色的相片,尘封在记忆里,我们还有谁记得?只能在书中寄托,把自己幻想成为那些有机会影响历史的人物,然后在深夜的电脑前,可以暂时忘怀尘世的烦恼的时候,忘情的为自己的理想哭泣,然后用泪水和红尘将其埋葬。  像任何一部三国或者历史架空书一样,这本书也是写英雄发家的历史。我之所以将我书中的主角称为英雄,不知道我有没有将他塑造成英雄,姑且这样说着,使希望寄托自己理想。真正的英雄,是要保护国家,把人民放在心里,真诚的去热爱那些任何人。仁义道德都不足以描绘一个英雄的形象。  (二)、历史与现实之断想:书中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正义感,从一开始的挫折一直到现在的小有成就,每一个步骤都是艰难而且常常是身不由己的,一个政府的卸任官员和皇亲贵戚尚且如此苟全,那个民族流血的年代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创伤,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还有一些是动乱中从百姓上升到武士阶层或者封建领主阶层的人物,但是他们的整体形象也是符合全书框架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不禁悲伤,那样的东西在现在实在是很难触及——三国之所以让我们看得涕泪横流,就是因为英雄戏,而不是因为他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启蒙读物,四大名著这个名字是成年人们冠以的——而我们现在的东西很少能够感染人千秋万代,难道不是作者们因为缺乏一种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么?  三国这个时代实质上是国家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分离的集中时代,这里面的斗争主要都集中在对于中央政权的控制和地方间的攻伐中,所以可以说这个时代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就该是官僚地主阶级和商人、政客、武士等附属阶层,豪强地主的自给自足和军事独立引起了国家的动乱,因此本书中所设计的主角也多半是封建的统治阶层,比如很多同类的架空小说会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过去,但是却很少考虑现代人对于古代的那个世界的不了解一如古代人不了解现代,虽然说历史知识在这里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许多起码的知识的不具备和过分迷信历史教材将会带来意外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本书是直接采用古代人的视角来描写,虽然中间有一段搞怪,但是其用意就在指明现代人回到古代将会遇到的麻烦。  但是痛苦不会永远的延续下去,主角在与政治、军事、黑社会等敌人对立面的斗争中,逐渐的强大,这是这类小说不能不走的路线,从一个纵横捭阖、朝秦暮楚的乱世站起身来,都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何况对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呢?  我们在玩一些三国类的游戏的时候,总是能够轻松的统一天下,可是现实中的事情会那么容易么?可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一下子,那些不合理的yy,除了说明作者的不用心思和想当然,还能说明什么呢?  (三)、小说人物概述:  1、刘驰:一个汉朝皇家的半没落宗室,初期为了反对干预中央秩序的地方领主董卓,和其他的关东诸侯组成了军事联盟,依附于其中一个地方领主刘岱,但是他明显具有比其名义首领更完善的阵容,其中包括他的结义兄弟——沦落为逃犯的,一个同样怀着维护汉朝统治秩序理想的前政府官员——吴霜,吴霜的家臣一个是拥有精妙射术的武将宋明,另一个是拥有管理家庭经济经验的管家张正,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刘驰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当然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被提到,那就是后来为曹操训练了青洲兵的地方武士于禁。  根据大家的三国知识,以河北学阀袁绍为首的关东军事联盟通过一些人的英勇奋战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整个联盟却因为内部矛盾而瓦解,刘驰、曹操等一批新兴的诸侯,凭借着他们尚未消失的对国家的忠诚,执意孤军西进追逐退避的董卓,在叛徒的出卖下,陷入了艰苦的奋战中,而本该与刘驰并肩抗敌的曹操,因为对未来的失望和新的希望,退出了这场战争,这固然不该怪他,因为他也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实力,不得不重新依附于张邈等二类军阀。但是这场失败却使得刘驰集团整个被打散,吴霜被擒,于禁逃亡后被曹操收留,宋明保护着刘驰的妹妹离开战场,引起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刘驰本人则和他忠厚的管家,在家兵的牺牲下,用了易服免君的手段幸免于难。  这次失败给了他极大的打击,亲人朋友部下的离散,都抵不过理想的破灭,做为皇室成员的他,对于汉朝的忠诚是显然的,而他内心更大的愿望,是恢复秩序,让社会重新回到一个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于是他准备投靠一些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再恢复中央的权力。  可是他在实践的过程中被绑架,失去了最后的一个部下,而孤身沦为奴隶。在河内的一个豪强地主家里劳作,在这段时期他很好的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身体,于一年后组织起农奴的暴动,在成功的暴动之后,本以为可以恢复自由的农奴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倒霉的正好遇上战败的前农民起义领袖张燕,然后再度被掳劫为奴隶。  张燕虽然出身于农民起义,但是他对于这些暴乱的农奴却没有同情,只是把他们作为自己争霸诸侯的本钱,像所有的封建领主一样,他也变成了政府分封的地方大员,并且享有了既得利益,正在准备与河北的另一军阀袁绍交战。  刘驰通过业已投奔袁绍的他的老部下张正逃出了张燕的控制,转而到了袁绍的部下,并参与了袁绍对于河北的征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袁绍的凶残和虚伪,并且因为袁绍及其智囊团对他的猜忌,和自己的老部下张正同时离开了袁绍,在名义上为他开拓新的领地。在当时相对落后的并州,和自己的宿敌张燕共存,同时和匈奴开展了斗争。此时他的旧部也相继回到了他的麾下,加上一些新的成员,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从小说现有的写作进度看来,刘驰这个旧贵族在力图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挫折,这却没有改变他对于国家稳定

《侠三》走过的岁月二——年底总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