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年过的很快,转眼就来到了万历十七年的正月。
      新年之际,倒是发生了一件好事,下雪了。
      瑞雪兆丰年。
      有几个好事的官员上疏,说朝廷清查了孔尚贤等圣人子孙中的败类,维护了圣贞,维护了士林风尚,上天有感,故降此瑞雪。
      有人如此上疏,接着便有照此上疏。甚至勋贵们也照此上疏。
      对此,朱翊钧是持肯定态度的。
      圣人子孙,子孙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人。
      直接褫夺衍圣公的爵位,虽然因为孔尚贤等人谋逆得以顺利进行,但朱翊钧知道,还是有人颇有微词的。
      正好,这一场雪落下,倒是坐实了朝廷做的这件事是无比正确的。
      然,好景不长,还未出正月,湖广传来了八百里加急,太湖、宿松一带有乱民刘汝国造反,安庆指挥陈越率军平叛,兵败身死。
      发生民变,并不稀奇。
      整个大明朝,民变次数多了去啦。
      如果拿民变次数多来诋毁明朝,说实话,也诋毁不了什么。
      如果翻开史书,宋明清这三朝民变次数是最多的,原因也很简单,距离现代越近,史料越多。史料越多,记录的东西就越多。
      明朝的史料虽然被清朝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销毁了很多,但还是保留下不少。
      就拿明实录来说,一卷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里面大明朝发生的大事基本上都有记录,就跟写日记差不多。
      民变这种大事,自然也是要被记录在明实录中的。
      记录的多了,自然就显得民变次数多。
      很多朝代的史料,可能还没有一套明实录的字数多呢。
      记录的少自然就显得少。
      越靠前的朝代史料越少,越靠后的朝代史料越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必然的。
      所以,历史也没有纵向比的,要比也只能横向比。
      就像高中生掌握的知识比初中生多,初中生掌握的知识比小学生多,这是应该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如果某一个朝代只敢纵向与之前的朝代相比,而不敢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相比,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譬如,汉朝要比,就和同时代的罗马帝国比。
      唐朝要比,就和同时代的阿拉伯帝国比。
      明朝要比,就和同时代的奥斯曼帝国比。
      如果要拿明

第210章 叛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