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2/2页]

爱情纪实文学 【风雨人生】 李红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讲话的语速很快,不太听得懂。
      走到吴老师的家门口,门开了,一个清秀而又善良的女同志笑着招呼我:“小李,来啦?快,快进来!”她一把抓住我的手,很热情地让我进了屋。我知道,这是吴老师的爱人郑老师。
      在吴老师问我情况的时候,郑老师让我洗脸,喝水,然后很快给我煮了一碗面条:“小李,饿坏了?来,快吃。”
      我真的是饿坏了,接过面条就吃起来,在面条的下面,郑老师给我放了两个鸡蛋。那一刻,我流泪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一年多了,还是有这么多好心的人在关心我,帮助我······
      八五年一月三日--晴天
      早上,吴老师带我去跑步,他人虽然很胖,但能跑,跑得满头大汗的。吃了早饭后,吴老师送我到【四川作家实业公司】,就是当时的【现代作家】编辑部的一间屋子里,见到了【玫瑰梦】的作者贾老师。我现在就需要先在他这里上班,好解决吃饭问题,以后才能谈得上去学习。
      贾老师相貌平平,但性情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的。他穿一件黑色长呢子大衣,戴一顶黑色鸭舌帽,脸上架着一副黑色宽边近视眼镜。据我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他搞商业也许是外行,不过,也不能以貌取人。
      这个公司是刚成立的,一切都还在筹备中,已从各个单位招募了二十几个人,但因为经历和处世的各不相同,大家不是很友好,甚至还有一点互不信任的样子,看来是很复杂的。
      八五年一月四日--晴天--
      这几天的变化真大啊,预想之中又意料之外的这么大的转变。使我改变了生活环境和方式,而且在这里。
      两天之前,我远离家人和同事,来到了这个热闹而又文化繁荣,人才荟萃的城市一一成都。这里是人的洪流,车的洪流,绿灯亮了的时候,你穿越公路时,必须加倍注意车,各种汽车,机动车,自行车川流不息;我这个小县城出来的“小青蛙”算是见了天了。但广开眼界,增长知识,增加才干达到此行的目的一一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必须努力。
      我决心不辜负自己,更不辜负我的朋友伊清。我要在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的同时,加倍学习!好在这里的条件是这样好,吴老师和郑老师对我是这样真诚,坦率和亲切。我犹如处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对此,我也只能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他们赤诚的心灵。
      吴老师是作家,编辑,他的社会经验丰富,工作,写作都是游刃有余,心理知识也很强,能够分析各类事情发生时的内外原因和场景,他性格外露,爱说爱笑。给人一种亲切和和善的感觉。
      郑老师是吴老师的爱人,也是战友,因为身体不好,已经退下来了。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热情,诚实,善良,和气。她长得很秀气,头发花白,身体清瘦,我住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好好地尊重他们,学习他们好的品质,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说到工作,还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四川作家实业公司】是一块空牌子,一切都在筹备中,当然,搞这个具体工作的人花费了不少心思的,人员也组织了不少,但还没有落实门市铺面的地方,有一些重要的经济手续(工商局的营业执照,银行的开户账号,税务局的公章和发票等等)也没有办妥,看来是千头万绪。俗话说:“万事起头难。”也是这个道理。我祝愿它在生长中平安!在竞争中昌盛!在生存中繁荣!
      我不打算搞占据时间太长的工作,但是,目前也只有这样一个工作,要是它能兴旺发达,作为职业也是很好的。但我是以学习为主。工作只是我维持生计的手段而已。我在这几天接触了几个不同个性的人,他们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思索······以后,广泛地接触各类人更会开拓我的眼界,增长我对人生的认识,它于我的写作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现代作家】文学编辑部的文学编辑,作家我都见了到了一些,以前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不容易见到。想不到在这里一一红星中路--新巷子19号,见到了著名作家艾芜,【许梦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周克芹等人。当然,我是没有资格去同他们说话的,只是觉得他们人很平常,很随和,也很亲切。
      我想到了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们,也十分的挂念我的孩子,他是否平安?小梅把话传到了吗?母亲又会怎样惦念我呢?哥哥,姐姐他们知道了后会十分不放心的,会认为我又是在“胡来!”“发神经!”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