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民女陈漪华被摄政王看中,成了王府侍女后并未跟随摄政王一道回京。由于父亲去世,祖母年迈,她特向摄政王请求再给她两个月的时间陪伴祖母,为父亲守孝,她前往京城以后,知府自会继续照顾她祖母,待将来她在京城安顿好,再把祖母接过去。摄政王也是个孝子,考虑到卫萍即将回乡成亲,自己确实需要一个能接替她的人,既然已经破了一次例,也不在乎再答应她第二次,于是也同意了。没过几天,摄政王一行启程回京,陈漪华可于两月之后,再前往京城。
没想到,她没被摄政王问罪,却不慎误入了一个圈套。
那天,她外出办事回来,遇到三五个人正在村口徘徊,上前一问得知了他们都是来落英村找人的,只因初来乍到不熟悉路况方位才在此停滞不前。刚巧遇见了陈漪华,她便热心地给他们指路。说话间,不知是谁冲她撒了迷药,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等她醒来,早已身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至今她已经在这里七天了。与她同病相怜关在一起的,还有一名年轻男子,他衣着华贵,英武不凡只是如今身在这穷乡僻壤之处,衣发脏乱,有些狼狈。和前几天一样,他趁着这件屋子无人看守,多次出去寻找出路,据他所说,他是官府派来微服私访的,路过这里,本想借宿一晚,没想到也是被人以同样的方法迷晕,关进了这间屋子。他出去不久,陈漪华也准备去找点儿食物,顺便想想有何办法能够逃出去?尽管那人承诺过会带她一起走,但她已被骗过一次,不可能再天真的相信一个连姓名也不知道的陌生人,一切只能靠自己。
还没走出几步,她脖子上就架了一把剑,而剑的主人冷冷地威胁道:“姑娘,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你务必配合我,等我出去,再派人来救你。”
“好啊!那你先说说你的计划吧!快把剑放下来。”就在男子收剑回鞘时,陈漪华趁机抓了一把泥土向他撒去,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刀柄抵在了他背上,一只手从背后用力勾住他的脖子,学着一些刺客恶狠狠地语气说道:“你还敢威胁我,我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凭什么相信你会救我出去?我不知道你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公子,既然落难了,就该有个求人的姿态,你都把剑架到我脖子上了,你觉得我会帮你吗?”陈漪华自幼丧母,父亲也不会任何武功,但为了让女儿在危急关头有能力自保,陈父专门把陈漪华送到云州的一家武馆习武,他本人则与母亲在武馆帮忙干些杂活儿,权当给女儿交学费了,这么一来,陈家就受武馆保护,无人敢欺。只是陈漪华年轻贪玩,不肯踏实习武,所以直到现在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拳脚功夫,自从父亲去世,她才渐渐明白生活的艰辛。尤其是现在面对的也许是个高手,她暗下决心,等到了王府之后,除了读书识字,有机会也一定要学好武功。
“你觉得你能打得过我吗?”那人也怕沙子迷眼,赶紧闭眼躲开,在他躲开的同时,陈漪华用匕首抵着他的背脊。虽然他武功高强,但他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仍然嘴硬道。
“打不过我可以喊人哪!怎么样?你是要好好跟我说话,还是想继续得罪我,给我机会让我叫人重新把你抓起来?”
“算了,算了,还是先逃命要紧,你先放开我,我保证再也不威胁你了,姑娘,你也不能偷袭我。我们齐心协力,想想办法先逃出去。”
“既然你都认错了,那就算了,快说,你是谁?你都打听到什么了?”陈漪华身为王府的新进侍女,跟天沐国最有权势的人对峙过,自然也不怕别人,说她没有大智慧,却有小聪明,只要时机成熟,逃离这里或送信求救,她还是有把握的,即便如此也要有个求救对象才是。如果一直跟这个男的斗气,惊动了那些村民,那连唯一的逃生机会都没了。
就在此时,身后的草丛里有了响动。“谁?”男子武功高强,听力过人,他冲着草丛那边小声低喝。一女子闻声现身。想到祖母的教诲,陈漪华连忙放开男子,并退后与他保持三步的距离。
三人回到屋子里继续商量。男子叫罗琛,是朝廷的一名武将,因有同僚辞官回乡,特意送他一程。并不是什么微服私访之人,借宿被迷晕倒是真的。另一女子名叫李若兰,遭遇和陈漪华大致一样,她刚刚确诊怀孕,生怕一尸两命,于是想趁着夜色逃跑,却听到了陈漪华和罗琛的对话,他们三人并不认识,但是为了活命,决定共渡难关。
“现在是这样的,这个村子常年干旱,村民愚昧,竟然想出用活人祭祀龙王的办法求雨。”
“然后呢?祭祀的人选只有我们几个吗?还是说还有其他人?”陈漪华问。
“成年男女不在祭祀之列,真正要被献给龙王的是六名孩童,三男三女。”
李若兰开口道:“那他们为何把我等骗到此地?”三人都很疑惑,罗琛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人火冒三丈。
“据说,他们之所以欺骗路人,是为了威胁这些人留下与村民成亲,这样万一祭祀之后还是不曾下雨,还可以再生育些孩子重新祭祀。”
“什么?这种草菅人命的事也干得出来,果然是一群愚昧无知的人!”陈、李二人大惊,陈漪华更是气得跳起来大喊。
“陈姑娘,先冷静,所以说,我们暂时还是安全的,要赶紧想个办法,既能解救那些可怜的孩子,也能保住我们的性命。”李若兰劝道。
“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机会逃出去报官,日后上奏朝廷,请他们派人来此挖井开凿水源。”罗琛提议。
“那这样吧!李姑娘,他们要祭祀,总得搭建祭台对不对?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两个就召集村里的女眷一起织锦刺绣,然后把这些物品卖了换成银两,那不就可以买水来供给村民了吗?只要有机会出去,再去报官也不迟。”
“对啊!罗公子,我觉得陈姑娘的办法更好,您说逃出去,公子武功高强,逃出去自然不在话下,可我们俩怎么办?我还是个孕妇。外面又没有路,光靠两条腿,您也跑不了多远。”相比之下,李若兰更赞同陈漪华的办法。
“这话有几分道理,若是有机会活命,谁还愿意去死呢?只要有了水,一切困难就能解决。那就这么办吧!陈姑娘,我们二人去找这里的村长商议。李姑娘,你刚怀孕不宜操劳,你好好休息。如果顺利的话,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们和女眷一同织锦刺绣,我就与男丁一块儿搭建祭台。顺便也可以做做手脚拖延一下时间。”说完,他就伸手想去拉陈漪华,被陈漪华拒绝。
“你离我远点儿!三步以内,不要靠近。”
“这是为何?”李若兰一头雾水。
“我奶奶说了,不可以和除了父亲之外的男子过分亲近。”陈漪华解释道。
“知道了,知道了,那就这么走吧!女人真麻烦。”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命救人,二人不再争执,一道出去了。
原本罗琛想找村长商议,但陈漪华觉得直接去跟那些孩子的父母说,但凡这村里的人肯听劝,肯深思熟虑的话,又怎会决定鲜活的生命去祭祀?老子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前辈先人尚且能在困窘之际以草叶编织成动物用于祭祀。圣贤之辈也颇为赞同。而如今就因为村民愚昧无知,就要让无辜的孩子成为牺牲品。因此,只有先说服孩子父母,并通过身体力行来带动他们,相信很快就能使设想成为现实。于是,在罗琛等人的努力下,此事初见成效。
这天,陈漪华跟随赵大叔来到镇上的市集,准备把他们制作好的布匹、糕点、灯笼等物拿到各商店去售卖,换得银两买水回村。尽管村里缺乏水源,但一些村民家中也是备有少量存粮钱财的,可见只要有心并为之努力改变,也并非不能生存。接下来,罗琛等先从孩子父母着手,把存粮钱财换成了水,先解了燃眉之急。如此村民便能相信他们可以改变现状。才会使他们齐心协力的加入进来。便是日后他们离开,这里的村民也找到了出路,不会不讲理的多番阻拦。
当然,在实施此计划期间,也有少数冥顽不灵的人不相信他们,甚至还合起伙来给他们使绊子。罗琛等人也不理,继续带动大家一心做事,有时闹得厉害了,罗琛就拔剑威慑,几次下来,那些人终于老实了。尤其在看到他们用自己赚得的真金白银买来水源时,心里的愤怒和不满立马消失了。当即认错,表示愿意听从罗琛的安排,努力挣钱
第三章: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