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的冥诞快到了,每逢这个日子,摄政王都要进宫小住,主持一应的追念祝祷仪式。陈漪华等随侍之人也要一起进宫,听候差遣。陈漪华担心紫云年幼单纯,祸从口出。最近刚得了消息,马侧妃向摄政王上书告罪,已结束闭门思过,不日将返回王府。由于上次的故意示威,陈漪华已得罪了马侧妃,她怕自己不在,紫云会成为马氏报复发泄的对象,因此,在临走前,她特地叮嘱紫云谨言慎行,别去招惹马侧妃。
“姐姐放心,我一定会少说话,多做事。不去开罪侧妃。”紫云保证道。
“那最好了。其实马侧妃一事我也有错,如果我礼数周全,又怎么会被她抓到把柄呢?”
“你能这么想,确实是长进了不少!”说话间,摄政王来到她们的住处,二人连忙起身行礼。之后紫云便要去倒水。
“不用了,本王不渴,紫云你坐下,本王有话要说。”
“是,请王爷吩咐。”二人齐声应道。
与陈漪华一样,摄政王也叮嘱紫云在府中好生当差,闲事莫理。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只锦盒。盒内是一对蝴蝶钗点翠发簪,做工精细,蝴蝶生动别致,轻轻用手一拨,蝶翼便会晃动。据说,这是林氏王妃最喜爱的首饰,摄政王吩咐紫云把它送去翠羽坊保养。紫云记下,接过锦盒将其收好。
进宫前,早有宫中的绣娘裁缝到王府为摄政王量身制作素衣。好在先帝冥诞那日穿戴。陈漪华等随从之人也一并量了身。考虑到陈漪华直率飞佻的性子在皇宫恐会惹祸。禀明摄政王之后,柳霖进宫找杨女官只会了一声,陈漪华入宫期间,请她务必跟随左右,提点教导。杨女官认识陈漪华,又与叶家有情谊,自然答应了下来。
初次到皇宫的陈漪华对宫中的环境精致惊叹不已。清新雅致,洁净光明。各个宫殿雕梁画栋,威严高耸,金碧辉煌。其中一座宫殿的四角高高翘起,就像四只展翅待妃的燕子。殿内的每根红柱上都有金龙盘旋,栩栩如生。那就是皇帝的寝宫龙吟宫。看了一会儿,杨女官便带她去了宁德殿的偏殿,最近陈漪华就住这儿了。放下包袱,陈漪华马上去了茶膳房给摄政王准备茶点。在宫中,这些事都有专人去做,陈漪华吩咐一声,待准备齐全之后自行去取就是了。
时隔一年再相见,陈漪华已经渐渐褪去了一些浅陋的乡野之气,有了几分沉稳,一袭白色绣紫蝶宫装更显亭亭玉立。不过无人之时还是会语出惊人,杨女官赶紧提醒她注意言辞,宫内可不比府里,不能什么话都随便说。
知道陈漪华要进宫随侍摄政王几日,张尧便告诉她,自己在文华殿做事,陈漪华闲时可以到文华殿找他。于是,为摄政王奉上茶点,她见摄政王小憩,便轻轻关门退出。而后在杨女官的陪同下陈漪华认路熟悉熟悉宫中的地形和各项禁忌。她逐一记下,一边聆听一边观望。之后有小太监来寻杨女官,杨女官便随他离开了。留陈漪华自己一个人走走。不过这里毕竟不是王府,也不是自己的园子,不便随意在此闲逛。杨女官离开之后,陈漪华到了文华殿。
在张尧手下做事的小吏早被他打发走了,此时文华殿内只有他和陈漪华两人。
一进殿,陈漪华闻到了一阵墨汁味。入眼的是一个个摆放着书籍的书架。诸子百家,奏疏记录,游记民俗,治国之策,医书药典,诗词乐理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
见陈漪华来了,张尧顾不得与她说话,直接从架子上拿了一本诗词给她看,自己继续抄录古籍。陈漪华接过,并未马上翻阅,而是欣赏起张尧的字来。张尧的字和他的人一般,清雅温润之中透着一丝凌厉。毕竟是吃过亏受过苦的人,如果还一味的心性单纯,只怕什么时候死了都不知道。尽管陈漪华不喜欢这股狠劲儿。但有时若是不狠一点,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适当的运用一点手段也是可以的。
观察思索了片刻,陈漪华翻开书本,默读了起来。张尧抬头静静地望着,岁月静好,大概说的就是这般情景吧!
先帝冥诞当天,上至宫妃朝臣,下至宫女太监全都穿起了白色的素衣,跪拜在敬虔殿门前。殿前的两张长桌上摆满了果品香烛,菜肴酒水。摄政王走上台阶,焚香跪拜之后,自礼官太监手中接过一篇祝祷词,高声朗读起来。台阶下,一群人跪地静听,全程庄严肃穆,还能听到几声哭泣。陈漪华跪的远,不知道摄政王在说些什么,只能听见哭声
先帝冥诞按规仪进行完毕之后,摄政王府一干人等翌日便离宫回府。陈漪华正欲登上马车之时,有人拦住了她。
来人和紫云一般大,自称是先帝妃嫔徐宝林身边的一名宫女,徐宝林在皇陵为先帝守墓时,与侍卫私通怀了孩子,淑太妃知道之后欲将她处死。徐宝林也明白身为宫妃,与人私通乃是大罪,她无话可说,只求摄政王能够开恩,准许她的孩子活下来。由于陈漪华是摄政王府的侍女,因此这宫女专门等候着她,想求陈漪华帮助她家主子。
事关重大,陈漪华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先通过张尧把孩子接到慈顺堂安顿,然后禀报摄政王再作处置。徐宝林心中感激,见孩子得以活命,还有了去处,她将一笔私房钱塞给陈漪华之后便上吊自尽了。此事惊动了淑太妃和摄政王。
第十五章:风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