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一章 东宫(下)[1/2页]

渡我流年 染青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上,御史台张大人率领一众文武官员跪在殿外求见。”
      小太监进殿禀报,南清嘉闭上眼睛,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御史张朝南,南清嘉对此人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人一向铁面,恐怕不会因为皇帝有意维护自己而轻易松口。该怎么办?南清嘉不知不觉额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而且太子这一次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拿来做筹码,那么他就必然还有后招在等着自己。会是什么呢?是母后还是别的什么?
      太子出事,这是涉及国本的大事,会惊动众臣在所难免。皇帝摆手让南清嘉坐下,何兴已经出去传旨让在外求见的几位大臣进殿说话。
      进殿的大臣一共四位,其中穿文官官服的有三位,分别是龙台御史张朝南、宗正寺卿华士文以及大理寺卿孟天冬;武官则是现任禁卫军都统秦楚。除了秦安澈的父亲秦楚,南清嘉对其余三人都很陌生。四人进殿之后一齐向皇帝行礼,趁着这段时间何兴站在南清嘉身后一一为她介绍。
      南清嘉很努力地记住了这些人的名字和官职,这个张朝南和孟天冬的倾向不好判断,宗正寺卿华士文应该就是华氏族人,而阿澈的父亲秦楚……南清嘉微微皱眉,她的目光不自觉地看向因为受伤而正退出大殿的秦安澈,记得他说过秦氏历来不涉党争,可是事关国本想来秦大人也是有可能站在受害者一方质疑自己的。
      皇帝赐座,四人也向南清嘉一拜,南清嘉颔首还礼,四人纷纷落座。
      张朝南率先发难,“陛下,臣等听闻太子殿下遇刺,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说着,张朝南的眼睛看向南清嘉,那目光很严厉,仿佛南清嘉已经是一个罪证确凿的犯人一般。南清嘉并不理解这种敌意,但是她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张大人对自己很不友善。这种不友善仿佛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伤害太子的嫌疑,而是某种更为隐秘连南清嘉也无法言明的缘由。
      皇帝崇拜烈文皇帝、怀念烈文皇帝,但不意味着大燕的这些官员们也是这样想。烈文皇帝肃清吏治时杀过很多人,那个时候朝中的百官人人自危,堪称他们心中大燕官场最黑暗的时代。许多官员直到如今都因为烈文皇帝的缘故对南清嘉抱有敌意,他们愚昧地将烈文皇帝的无情与冷血归结于她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女人,所以他们不希望看到南清嘉慢慢地被皇帝当做下一个烈文皇帝来培养。
      看来想让这位张大人公正地看待此事是不可能的了,他甚至可能就是太子一党的人。南清嘉暗自叹了一口气。
      “禁卫军找到了刺客的尸体。”皇帝答非所问。
      这对于南清嘉而言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任何一个经验老道的臣子听到皇帝这样的回答都应该明白皇帝的倾向——他相信南清嘉是清白的。
      “陛下,臣已经命人查明,此人正是点幽台崇华公主身边的太监寿喜,想来公主若是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难以向天下臣民交代。”秦楚似乎是并没有听出皇帝的态度,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在意皇帝对南清嘉的保护。
      果然不出所料,秦楚在这样的事情上一向是看证据来说话。这一点南清嘉倒是并不感到意外,秦家的人多少都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最直白的思维方式,不考虑阴谋诡计只相信证据,在战场上这也许这是秦氏素来骁勇的秘诀,但是在官场浮沉之中就会被人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
      “皇上,秦大人这话臣有点听不明白。点幽台的太监作恶身死,跟好端端的崇华公主有什么相干?”大理寺卿孟天冬不紧不慢地说道。
      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人替自己说话,南清嘉不由仔细打量了几眼这位孟大人。孟天冬看上去十分年轻,不过是二十五六岁的模样。人长得白皙干净,如果不是因为身上穿着大理寺卿的官服,乍看之下倒真是与长安城中寻常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自己与这位孟大人一定是不曾有过什么交集的,看来他也只不过是在看着父皇的脸色说话。南清嘉想既然如此,说不定这个孟天冬倒是一个有可能帮助自己脱离险境的人。
      秦楚一介武夫,他听不明白孟天冬话中的意思,倒是张朝南冷哼一声:这个孟天冬平日里断起案子全都是神机妙算,今日倒是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在他看来,别说的点幽台的太监刺杀太子这样严重的悖逆之事,就算只是点幽台的一条野狗跑到东宫去刨地,那也是南清嘉心术不正谋害太子的罪过。因为她觊觎太子之位想要成为大燕第二位烈文皇帝,所以不管点幽台与东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都是南清嘉要谋害太子。
  &nbs

第三十一章 东宫(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