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希果然对林易泽此行十分重视,不单送了林易泽一百两银子的盘缠,还将自己拉车的一匹黑马送给了他。
林易泽揣着银子,又将他和项羽打包起来的行礼驮在马上,沿着山路颇有几分艰难地下了山。
项羽望着山下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景致,竟有一些惶恐和无措,问身边的林易泽道:“大哥,我们虽然下了山,可天下这么大,不知道要先去那里闯闯看看呢?”
林易泽这才想起下山之前伍连希对自己说的话:“这个时空里什么最重要?两样东西——银子和人才!我都给你想好了,银子可以去大富商沈万三那里讨一点,我救过他全家的命,多多少少他总会给你一点的。人才么……有一个项羽还不够,还得有个谋士在身边,就在沈万三的住所的附近,就有一位大大的人才,我给他父母治过病——虽然没有治活,多少也减轻了一点痛苦——因此在他那里也有些面子。可惜这人孤傲得很,能不能请他出山就要看你的运气了,不过只要请得动他,你可就赚大了!”
林易泽自己就是江苏人,沈万三的名气他听说过,确实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富商,传说南京城一半的城墙都是他造的,可见也是个疏财好义的人物。倒是伍连希口中那位大人才引起了林易泽的兴趣,忙问道:“到底是谁啊?能让师兄这么看重。”
伍连希一笑,说道:“这个时空里他还没多大的名气,可在我们那个时候,可是人人知道的——他自号‘卧龙先生……”
“诸葛亮!”这个名字,林易泽几乎是喊出来的,他的名字在后世绝对响亮,跟项羽是一个级别的,在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传颂诸葛亮的故事!
这让林易泽有些兴奋了——如果万事顺利的话,那他刚刚出山,就武有项羽可供差遣、文有诸葛亮帮忙策划,这样的阵容配置,比起三国时候的刘备也不落下风,说不定真能从零开始封疆裂土,做出一番事业呢!
想到这里,林易泽不再犹豫,对项羽说道:“先生要我们先去找一找‘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他是徐州琅琊郡人,不知怎么现在却在东海郡种田。所以我们要先去东海郡。”
项羽道:“东海郡我听说过,好像是往东南面走,过了淮河就到了,至于这个什么‘卧龙先生住在哪里,就要靠打听了。”
林易泽道:“好,事不宜迟,听先生说诸葛孔明行踪不定,所以我们要赶紧一点,能请他出山就最好了,我们这就出发吧。”
于是林易泽和项羽两人,沿着大路便往东南方淮河边上兼程赶路。一路上林易泽不时找路人说说话,打探一下民情民风。
因彭城离开淮河也不怎么远,这两人走路又甚快,走了不过两三天便已到了淮河边上。
淮河乃是千年水患,一向有“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无雨大旱”的说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下了大决心,又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才彻底治理好了。
因此林易泽走到淮河边上,看见的只是茫茫一片白水,河道两边全是没有半点河堤的滩涂,真的发起大水来,滩涂必然要被暴涨的河水淹没,两岸的田土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林易泽正在感慨之间,却听项羽喊道:“大哥,你看,那边似乎有条渡船!”
林易泽是个近视眼,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确实有条渡船正顺着水流往自己这边飘过来,便说道:“兄弟,你嗓门大,快把这条船喊过来,我们坐它渡河好了。”
项羽答应一声,扯开嗓子便是一通大喊,那渡船上的船夫果然听见呼叫,懒洋洋拄着篙子便将船撑到了岸边。
林易泽还是头回见到手工撑船的人,不免有些好奇,便问道:“船家
〇〇七 淮河岸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