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云谲波诡 二[1/2页]
太湖风云
谢燕儿
夜幕降临,乌云滚滚,翻江倒海。
天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太湖里的浪头“咣当咣当”,一个接着一个,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冲山岛新桥的南面芦苇里走出一个黑影,沿着水渠,欲上桥往禹王庙。
可当黑影蹑手蹑脚步至桥边芦苇丛中,隐隐约约见到有五六个伪军走来走去。
一听到风吹草动,伪军哗地伏下,“咔嚓咔嚓”板机上膛,如临大敌一般。
黑影连忙转向,沿着水渠,趟着水,往南山村而去。
沿途,岸上大路、小道都有日伪军三五成群,背着枪走来走去……那黑影是游击队短枪班班长秦子刚。
今天一早,日伪军突然包围冲山岛,正在安排集训工作的薛永辉根据岗哨报告,立即吩咐所有的集训队员至十亩头芦苇荡,共五十一名同志,白天每五人一组分散隐蔽,到晚上,每个组的组长集中十亩头,分析敌情,研究对策。
天一断黑,各组组长到了十亩头。
大家讨论认为,如果突围,因船只被扣,恐难奏效。
薛永辉望了望黑漆漆的夜空,沉吟不语,半晌才道:“古语有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才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目前,敌人的兵力布防、武器装备不明,四周是否有敌人埋伏,我们心中又无数。
在云谲波诡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先摸清敌情,再拟下一步行动方案。”决定派出同志前去侦察敌情。
大家一致认为,薛永辉同志言之有理,纷纷请求侦察任务。
经过反复研究,薛永辉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秦子刚。
秦子刚在白天看到坐落在山麓的禹王庙插着“太阳旗”,估计那里是日寇的指挥部。
当他摸黑至新桥一看,桥堍两边岗哨如林,如果直接去禹王庙,显然不妥。
他想,不如进村,到老百姓那里去打听一下,兴许从中能了解到一些情况。
村西有户姓金的人家,母子俩,母亲名字叫金绣娘,是游击队组织的“姐妹会”中的成员,儿子金生,是村里基干民兵。
金绣娘家门后有一片桑地,桑地尽头是一条山沟,自南山向下延伸,形成一个y形,一头向北往村子,一头往西可入芦苇荡。
秦子刚踩水过河,从芦苇边上岸。
他见村西金绣娘家大门关着,猫着身子,走了上去,笃笃敲门。
金绣娘正坐在家中的客厅里一言不语,在想心事。
她想,这几天天气炎热,新四军游击队在芦苇里没有东西吃,怎么办?她炒了一口袋米粉,遂叫儿子送去十亩头,现在正在等着儿子回来。
忽听敲门之声,以为金生回家了,遂去开门,可一看,是游击队短枪班长秦子刚,于是问:“可看到金生?他送炒米粉去了十亩头。”“没有呀,我是从西面过来的。”秦子刚说,“金生去了多长时间,从哪条路走的。”金绣娘听了,得知两人把路走隔了。
她见秦子刚衣服湿漉漉的,遂拿出儿子的干净衣服给他换上。
“谢谢你,金阿姨。”秦子刚穿上干衣,心里也感到暖和和。
当秦子刚说明来意后,金绣娘道:“今天进村的鬼子和伪军大约一百多,还把村上所有妇幼老少……都赶到村前的大槐树旁大场上,警告我们不能私通游击队、薛司令,谁要私通游击队,满门抄斩,干尽杀绝。
东洋鬼子见村里老百姓都不开口,吓唬大家:游击队这次肯定完蛋,因为他们还有两路人马分别去南山、北山搜查去了。
日本鬼子还扬言:这次就是把冲山岛翻三个身,也要把集训班的游击队、薛司令抓住……如果按这个东洋鬼子的话推算,每路人马一百多人,这次来冲山岛的敌人要有三百多。
据说,日伪军还派了一个班的兵马看守村边的船只,附近岗哨轮流值班,巡逻队川流不息……”秦子刚想,原来东洋鬼子是冲着“集训班”而来的,目的是要消灭新四军游击队,而且一天两天还不会撤走。
为了进一步得到证实,秦子刚决定去村上找保长。
此时,金绣娘说:“你既然来了,便船带便货,我家还有一甏炒熟了的黄豆,你带到芦苇荡里给同志们。”言罢,进房拿出一口甏,把一块粗花布往八仙桌上一摊,遂把黄豆包裹好后,交给了秦子刚。
第56章 云谲波诡 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