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金莺楼还真是名不虚传,一看那建筑,雷三郎就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这还是近千多年前么,怎呢好像到了我那个时代的某个影视基地?
只见它延延展展占了十来家店面大小的街道,正中起了一座三层木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柱。正是下午时分,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离得老远,就听得里面丝竹歌舞,传出来。
这主楼的架势恢弘,还向外延伸出四座角楼,楼前都是垂着粉帘的“轿车”。看来在此刻宋世这个时代,那些后来常见的愚蠢的人抬轿子在民间还不是很盛行;真正讲究的人家开始乘坐一种装饰华美的“轮辐”,这是一种用垂帘隔板装饰封闭起来的马车或者牛车。
雷三郎他们来时乘坐的就是这种车,也是在这时雷三郎才知道,原来他乘坐的这个“轿车”竟然是相当高级的坐骑。
宋代中原极为缺少马匹,真正的马车费用是很高的,甚至很多朝廷官员,都不得不乘坐牛车。是不是以后慢慢流行坐轿起来,是不是因为牛车实在不很雅观这个原因开始的不得而知,但那时马匹是奢侈品倒是真的了。
这角楼建筑也是不凡,每层楼之间都有各有飞桥栏槛,曲折明暗相通,那里更是珠帘绣额,天明时也是纱帷低垂,窗帘内灯烛晃耀。跟主楼相比,那里虽是安静许多,但雷三郎知道那儿才是红火的正根儿,红帘明烛,美酒佳人,演绎着无数的曼妙。
他在这方面的感觉,是何等的敏锐,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
燕青小乙显出浪子本色,眼睛流光溢彩,在几处角楼来回转着,微带笑意,像是在欣赏,又像是在梭巡什么。
“怎么能住这种地方,荡气,来的都是登徒子小人。”秋菱在身后较远处,口气尖刻向晁忠埋怨。大概头领这里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只好朝着小边晁忠他们嘀咕。
“员外,这里是不是太扎眼了。”石秀也看在眼里,他对雷三郎说道:“这里已属大名府,周围驻扎不少禁军,是不是不安全?”
雷三郎却早被着金莺楼吸引,就张口言道:“也不尽然,常言道大道隐于市,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得,又来了。每到咱这位“宋头领”说话一带出什么“常言道”、“俗话说”、“一般来说”等这些语句,哥几个就快搭不上腔来了,谁知道那是哪位高人总结的“常言”、“俗话”!
“其实宋头领说的是,”倒是燕青接过话茬,“在这闹市里,这最繁华的去处,却是最没人打搅的。咱们是客商为名,寻常店铺,都得要盘查商引、条牒的,那捕快、差人寻事查访是常有的事。虽说这我等都有准备,但麻烦却是少不了。”
“小乙见多识广,请说下去无妨。”雷三郎拍了拍石秀的肩膀,石秀点点头。
到了这里,燕青显然更加熟悉,平常处事经验丰富的石秀、朱富等人也多依仗看好他的意见。
燕青看了眼后边的晁忠他们,向雷三郎等人继续说:“像金莺楼这等地方,无不是背景深厚,寻常差役从不靠近。”他指了下那边的角楼,“只要住进那里,除非遇到特殊事情,是没人招惹的。要是为了安全,干脆包下一个楼层,那就自成一体了,最是妥当。当然,那样银子是少花费不了的。”
“银子到不成问题,燕北胡员外出来家仆众多,些许银两那还不是举手之劳,这倒不必考虑。”石秀说到这儿,看了眼望着别处的时迁,话语很轻松。
“好吧,咱们就先去那里看看占上地方,别到晚了再没有了床位……”雷三郎言道。
“床位?”,得,这几位又快想这又是什么“俗话说”了吧。那世的平常言语,此时听来多半引起人的胡想了吧。
燕青引着众人到了一座角楼前,与朱富进去。出来时却是摇头,这楼已被人
第37章 【江湖警示录(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