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休"
方院守喃喃,捋着胡须冲着侍卫统领笑了笑。
“下官记住了,今日之事,多谢李统领了。”
不欲多做逗留,眼看着抬尸体的两名侍卫已经在等着了,便告了声罪退了下去。
李怀休远远的看着一行人走远了,摇摇头继续当差去了。
清风阁。
“元敏,我可是来用午膳了。”
秦元敏正在房间里擦拭琴弦,便看到拓跋致带着铁书走了进来,放下了手中的帕子。
“长衍来了,红风,上茶。”
“是,公子。”
拓跋致搬了把椅子坐在了秦元敏的身边,顺手接了过来她手中的帕子。
手中恍然失了东西,倒是不知该如何放在何处了,秦元敏好笑的摇摇头,重又抽出了一块帕子。
“倒是不知元敏你还会抚琴。”
拓跋致一边擦拭,一边与秦元敏闲聊。
“自有记忆开始,断断续续的学过一些,弹的并不好。”
“不知长衍可有这个荣幸能够听听元敏的琴声。”
拓跋致目光炯炯的看着秦元敏,让她略有些不自在的转开了脸。
“长衍说笑了,我的琴艺并不好,自从听了之语的笛声之后,更是不好拿出来献丑了。”
拓跋致倒是不同意秦元敏如此说法,勾着嘴角笑道。
”元敏过谦了,再者,就算你琴艺不佳,也总比我这一窍不通的好。“
秦元敏摇摇头。
“长——”
话未说完,便看向了门外,拓跋致疑惑的看了一眼秦元敏,顺着她的视线直直向门外看去。
看清来人的面貌,秦元敏扔掉手中的帕子,站起来迎了出去。
"不知这位大人是?“
秦元敏立在院子中央,冲着来人行了一礼,这才诧异的开了口。
“公子有礼,下官侍卫统领李怀休,方公子拜托下官给公子带句话。”
李怀休不敢四处打量,这位秦公子的身份早已在深宫中掀起了不少舆论,只是众所纷纭,皆没有根据。
“方公子?可是方院守的孙儿?”
秦元敏想了想,宫外他认识的方公子想来除了方离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正是,方公子说,天气凉了,不宜外出,希望公子多多注意。”
秦元敏正估量着方离这没头没脑的话究竟是何意,李云休作势将手伸入怀中。
红风立在身后,伸手便欲去挡,却被秦元敏抬起胳膊拦了下来。
“李统领,院中风大,不如借一步说话可好?”
秦元敏转身让了出路,伸手作请。
李怀休微微颔首,没有推辞,大跨步便直往偏厅去了,秦元敏在后与拓跋致对视一眼,齐齐跟了上去。
“红风不必跟来了,门外守着。“
秦元敏跟进偏厅,左右望了望,冲红风打了个手势,红风会意,立在院中谨慎的守着。
“有劳大人了。”
三人谁都没有落座,齐齐站在厅中。
李怀休没有言语,伸手自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双手递给了秦元敏。
“实是抱歉,隔墙有耳,只能如此让您带下官进来了,这是方公子托付给下官交给您的一封书信。”
秦元敏伸手接了过来,没有立时打开,塞进了袖筒。眼看任务完成,李怀休转身欲走,却被秦元敏唤住了。
“元敏可否多问一句,不知李统领与方公子之间?”
语气迟疑,没有深究。
李怀休没有回头,却是回了秦元敏的话。
“臣与方公子并无什么关系,不过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罢了。”
秦元敏微微一笑,却是话语未停。
“李大人既是如此值得托付之人,不知可否也帮元敏一忙?“
李怀休终是诧异的转过了身子。
“秦公子未免太过高看下官了——”
“李大人不必着急,先听听元敏说说究竟是何事可好?”
李怀休不自然的顿了顿,点了点头。
“元敏不过是想借用一下李大人的眼睛和耳朵而已,今日元敏听到宫中似很是喧闹,不知发生了何事?当然,若李大人觉得是朝廷机密的话,自是不用说,元敏不会为难大人的。”
秦元敏说话的功夫已是沏了茶递到了李怀休的手中,这才走到旁边坐了下来,拓跋致紧挨着她坐下了,李怀休望了望,坐在了对面的位置上。
“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就算下官不说,想来这些丫鬟太监们口口相传也能到的了公子的耳朵,辅国郡候胡大人今日送了一批道士入宫,威远老将军看不过去,撞柱谏言,当场血溅奉先殿外,公子听到
第三十二章 以物相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