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前这几天,卢亚珍就拉着沈沉西四处访友去了。老人家的心思很好懂,沈沉西也耐着性子陪她早出晚归的。外婆对他是逢人就夸,他极度配合一点儿不知道谦虚,惹得外婆每天都笑得牙不见眼。
      卢亚珍只有虞辛茗这一个独生女,如今就剩沈沉西这一个独苗苗。她呀,这些年不知道被人阴阳怪气的讽刺了多少回,现在有机会她也要去耀武扬威一番。
      虞老爷子要么在家听听戏曲,要么到楼下跟人下棋。
      至于外公家的亲戚,沈沉西是一个没见着。
      临到除夕前,卢亚珍才拉着他悄悄道:“过年来家里拜年的那些虞家人,你一个别理。小辈的红包,给外人包多少就给他们包多少,不用厚待。”
      早几年还在上学,过年回来他自己都还领着长辈们给的红包,即使有小辈上门拜年,卢亚珍也都拿他没工作做借口把他红包塞回去。
      再加上他过年在家呆的时间不长,一般初二初三就走了,倒没撞上过几次来拜年的亲戚。
      沈沉西满头疑问,卢亚珍不愿多说,只让他照办,除夕夜里拉着他坐在客厅里封红包。虞老爷子坐旁边瞥了眼,不太高兴,但也没多说什么。
      虞老爷子虞荣修是虞家荣字辈里最有出息的一个。他们那个年代,普遍都穷,能吃饱饭就算过上好日子了,但是虞家子孙多,就过得更加困难些。
      虞荣修打小聪明,村里人见他就夸:小脑瓜子转得快,是个读书料,以后啊当大官去。一次两次没什么,这说得多了,虞家也就慢慢上了心,咬咬牙送他去读书。虞荣修也争气,学习不落,回家做农活也利索,起初虞家其他人对此颇有微词,到后来也消了声,见了他也笑着夸,但话里话外不离日后发达了别忘了这帮子穷亲戚。
      这些都是以前听他妈和外婆闲话的时候知道的,还有就是外出访亲友时从七大姑八大婆嘴里听到、拼凑出来的。
      虞家风平浪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在要送虞荣修去镇上求学的时候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对虞家来说,去镇上读书,衣食住行都是一大笔开销,这跟在村里不一样。
      在村里,虞荣修只不过是少做些农活,对于家里负担不重。
      虞家人多,那时候又是一大家子住一起,没有分不分家的说法,这涉及到各自小家庭的利益,一吵起来就是没完没了。
      到最后虞荣修也没去成。
      后来年纪长些,求娶到卢亚珍之后,虞荣修才重新捡起书本继续读。卢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只不过人口简单,生活要比虞家好过不少。当初卢亚珍的父母就是看中他上进能吃苦,才同意了这门亲事,聘礼简单婚礼简陋,卢亚珍的母亲是想起一次哭一次。
      所以,后来虞荣修说要去镇上生活,卢家怕女儿吃苦还凑了笔钱给他。小夫妻俩在镇上的日子过得也不宽裕,日日精打细算。白天劳作,晚上虞荣修在家自学,卢亚珍也跟着他学了些简单的。
      后来日子好过些,虞修荣又有复学的念头,奈何虞家时不时来人打秋风,家里的日子一阵好一阵坏。卢亚珍恼得不行,跟虞修荣闹过两次,夫妻感情冷了一段时间,期间虞家人该来的还是来,后来她也就不闹了,与其给这帮人钱,还不如花给虞荣修读书。
      原本有些起色的日子又落下去,加上虞辛茗出生,倒是比刚来时更难过。虞家人又上了两次门,见着他们家确实落魄了,平日里倒是少来了,但每每过年见面总是阴阳怪气、含沙射影的,卢亚珍心里堵得慌。
      再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倒是让虞荣修考上了。之后的日子就好过了,对于虞家人求上门的事情,虞荣修二话不说往身上揽。卢亚珍算是摸透了虞荣修的性子,他爱帮帮她不管了,只安心教虞辛茗,省得气死自己虞荣修还不知道她在气什么。
      “行了,有这些就够了。”卢亚珍拢了拢手里的红包,瞥了眼坐躺椅上看春晚的虞老爷子,“人不兴踏咱家门,要是能有一两个小辈念着就该烧香拜佛了。”
      

42.4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