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孙宅,前厅
于吉端坐在前厅左手第一位,眯着眼,不动声色。雪白的头发梳洗的整整齐齐,带着耀眼的亮泽,皮肤就如同二八芳华的姑娘一样红润,如钟一般跪坐在榻上纹丝不动。一旁伺候的侍女忍不住拿余光偷眼打量,好奇的想要将他看个通透,心中不住的思量:这就是人人口中传颂的于吉仙长,比传说的还要厉害一筹,就凭这模样,任谁也无法将他和一个百岁老人联系在一起。老人,尤其是百岁的老人,不都是该老态龙钟,可看他这样子,就是三十岁的青年拍马也比不上。
此时于吉心中有些烦躁,快有一个时辰了,依旧不见孙家人的踪影。虽是神仙中人,讲究不滞于外物,也要看这外物为何。凡世俗物自是不该拿来污眼,可这关系到自己日后道途的大事,由不得他不心焦。修道之人既然修的是仙,渡的自然是自身,可为何却还要收徒,岂不是自寻烦恼。这只是俗人之见,人世间尚有养儿防老之说,他于吉就是神仙中人,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成仙。如今,他大限也将快至,可这成仙的把握却是渺茫。也只能想着靠徒弟接引,来世在走上一回,凭借上辈子的积累再来上一回。这就是收徒的本意,相互扶持。这也是钻了老天爷的空子,他们修道中人,虽是最后绝大多数成仙无望,可毕竟在这一条路上走了很久,本源强大。多多少少也能自己做点主,死后强自聚成一气,勉强存世一段时间,觑机成个转世灵童,虽是忘了前世,总好过凡人身死道消,消散在天地间,成为这万物轮回的一部分。还有那道行高深之辈,日后修道有成,总能忆起前世今生,如此关键就在于徒弟将自己引回道途,故此修道者之间的师徒关系更是亲过父子。
如今,有一个注定可以成仙的人物,等着自己收为弟子。只要功成圆满,他于吉就注定成仙,也只不过是轮回几次的问题。你让他于吉如何甘心放弃,如干渴了三天三夜的旅人,在沙漠中忽遇一泓清泉,哪怕明知前方有陷阱,他也要去。更何况,如今还不到那地步。
他现在只是担心孙家人会拒绝,谁让现在道教名声不好,几乎已经沦为世家眼中的邪教,人人喊打。毕竟黄巾之乱过去的时间不长,如今还时不时的局部暴发一场小规模的起义。想到这些,一时间有些患得患失。
于吉端起眼前酒樽,将一樽酒一饮而尽,又拾起筷子吃了几口小菜,尽量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去些烦恼,不让自己迷失了道心。一旁侍女见状,盈盈上去,将酒樽重新添满。于吉这时,反倒没了兴致,又是不动如山,陷入莫名之中,让人高深莫测。
又过了半晌,忽然从厅外传来动静。于吉登时来了精神,面上不动声色,两个耳朵却悄悄树了起来。
“哈哈,贵客远来,主家招待不周,让您久等了,还请赎罪!”这人未到,声先至,极是热情。于吉循声望去,就见一八尺锦袍大汉,在向自己作揖,面如朗月,剑眉星目,棱角分明,看面相虽是年轻,却是贵气逼人。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个方颐大口,目有精光,身高六尺小儿,看相貌,约莫十岁左右,却比寻常人家的孩子还要来得高大。举止得体,如同小大人一般,若是能忽略年纪,倒也算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
于吉心知,这定是孙策、孙权二兄弟
第四章 修道之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