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心中一权衡,百姓所需的,也就是安定的生活,一份糊口的田地,于官位显爵所求不多,而世家豪强所求的也只是高官显爵,比之他刘备想要的天下大业,不知差到何处去了。旋即又一想,这样也好,各取所需,百姓安宁,士人当官,他刘备得天下。
且当今之世,能够识字当官的人才也多集中在世家、豪族、大地主三类人家之中。而九品中正选官制这种以德才为主,家世为辅的评判人才方法,正好适合他们。比之科举制这种唯才是举,选出的官员道德方面泥沙俱下,不知要好出多少,正中刘备的口味。想来,江东弄出一个科举制,也必是当初孙策自知能力不足,只好人为的分裂地主知识分子阶层,让他们相互制衡,以方便君主驾驭。
可他刘备却是不同,他有着这份自信,也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麾下群臣。
难道孙权真不知道,九品中正选官制要比科举制好上太多?不,他知道。但他更知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所以他选择更加不容易作弊的科举制,若不是要拉拢世家豪族,九品中正选官制根本就不会有,直到陈群等一帮人自己制定出来。
这世上,唯有人心最是难测。才能还可以通过纸笔考试来探知一二,人心道德却无法,只能通过人的口,抽象的表达出来。可越是抽象的东西,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再加上一个制度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执行者少有上下其手的机会。否则就是天堂,也会被人类搞得乌烟瘴气。
总之,人是世间最奇怪的生物,是自然孕育的无上精华,他既黑又白,既理想又现实,是道之下的阴阳,是世上最变幻莫测的东西。
刘备心中正这么想时,忽有侍从来报,庐江太守陆逊来拜,如今正在府外等候。
刘备闻讯,暗暗奇怪,心道:今天怎么赶巧都碰在一起了!
陈群一听说是陆逊来了,暗猜其必然是雪中送炭的。一时好奇心大起,想要见一见这个名满江东,十六七岁就成为太守的年轻人。
于是,刘备就带着陈群,一起去迎接陆逊。
刘备将二人相互引荐给对方,各自叙礼完毕,入内坐下。陆逊就对刘备道:“使君,今我江夏、庐江、九江三郡士族人家,听闻使君于徐州缺粮,特让我为代表,送上稻谷六百万斤。”
刘备闻言大吃一惊,六百万斤粮食,几乎就是二十万户农家,近一百万人一年六成的粮食产量,若是省着吃,足够一百五十万人支撑到来年收获季节。如今三郡百姓,虽然登记在册的只有区区近十万人。可他知道,实际上世家豪族手中控制了近百万人口。可就是如此,就是他们往日在江东多有积蓄,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粮食。此时,他一听陆逊要为他送上这么多粮食,以为他们是将自己所有的粮食都贡献出来了。
刘备心想,虽
第九十七章 九品中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