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乡民祈雨天不助(已修改)[1/2页]

民间春秋 福寿山下一书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过明末清初年间连年的战乱之后,清朝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军残余势力和南明朝的抗清武装力量,逐步统一了全国。随后,到了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时期,全国各地终于陆续发展进入到了封建清王朝统治下的繁盛社会期。在此阶段,我国中原地带以北的广大农村地区,习惯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老百姓们已经可以安居乐业地过日子了。
      然而,即使是当时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时期,在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那些个只能靠天吃饭的朴实乡民们,依然还是摆脱不了大自然条件的制约和束缚。这不,那一年“三、六、九镇”周围数百里的广大地区,就遭遇了一场非常罕见的大旱灾。22ff
      以往,每逢发生特大干旱的时候,淳朴而又愚昧的乡民们就会组织起来庞大的祈雨队伍,虔诚而又非常庄严地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尽管这样的祈雨活动十之八九,甚至说根本就起不了一丁点儿作用,但是,盼雨盼得望眼欲穿的乡民们头顶炙热的阳婆爷,手搭凉棚一次次抬眼翘望没有一丝丝云彩的无边蓝天,再无奈地望着逐渐干枯掉的禾苗,真正是束手无策啊!因此间,他们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做着这种可怜的徒劳。那一年也不例外,在一个烈日熏烤的暑天午后,祈雨仪式又像往常年间一样隆重而悲壮地举行了。
      仪式开始之前,由上百号人组成的祈雨队伍首先在镇西北方向小河边的龙王庙前聚集。聚齐之后,这些乡民们就有组织地分批走进龙王庙里祭祀、烧香和磕头。然后,这支浩浩荡荡的祈雨队伍就在龙王庙前排起队来,无比庄严地出发巡游去了。所有这些祈雨的人,都在烈日下光着上身,赤着双脚。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两个人,各自左手提着一面很大的铜锣,右手拿一个铜锤子有节奏地用力敲打着开道;紧随其后的四名壮汉抬着龙王爷的神龛塑像;再后面的人们,右手臂下面都悬挂着各种各样的铁器,比如铡刀的刀片、铁锹头、镢头等。悬挂这些铁器的是一些细铁链,铁链子的顶端带有一个细铁钩。根据所悬挂铁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最少两条,甚至多条铁链子顶端的细铁钩穿透祈雨者手臂下面的一部分皮肤,将铁器悬挂在他们的手臂下。然后,他们就一直抬着负重的手臂巡游。这支祈雨队伍先在村镇周围的田间道路上走一遍,然后再在镇上的各条大街小巷转一圈。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跟着开道者有节奏的铜锣敲击声,齐声呼喊着,“龙王爷啊,下点儿雨啊,救万民啊!”。游行完毕之后,人们再将龙王爷的神龛塑像放回龙王庙内,并且再次烧香、磕头和祈祷,祈雨仪式就结束了。
      在这样的祈雨活动中,最让人们不敢正眼儿瞧的是那些抬着负重手臂忍痛巡游的人们。由于一个个的细铁钩穿透了他们手臂下方的一部分皮肤,鲜血就顺着铁链子流下来,流淌到了铁器上,刚开始游行的时候甚至还会滴落到走过的道路上。走得时间久了,鲜血就慢慢地凝固了不再继续流淌,已经流淌出来的鲜血也逐渐变成了黑红色的斑块儿。与此同时,悬挂铁器的那个手臂上方的皮肤,也会由于长时间地被悬挂在下方的铁器紧紧地拽着,从而发生了局部淤血,慢慢地变成了紫黑色的一大片。
      那天,当这支祈雨的队伍经过镇子南边时,站在门口默默观看的人们心情都非常沉重。当女人们看到上百号筋疲力尽的乡亲们,尤其是那些右手臂下悬挂铁器的乡亲们经过时,都扭过头去不断地擦眼泪。
      在这些观看的人群中,有耿老爹一家六口人,还有他家的左邻耿憨一家和右邻董家成一家。
      远远地望到这支悲壮的祈雨队伍慢慢地走近了,耿老爹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起来;而与此同时,那个多年来一直不曾放弃过的梦想再次浮上心头……
      耿老爹的小女儿耿兰只有四岁,看着那些右手臂下悬挂铁器的乡亲们经过时,瞪着一双好看的丹凤眼倒吸着凉气躲到了娘和爹爹的身后。董家成的女儿董妞儿比耿兰大一岁,是一个胆子蛮大特别淘气的女娃儿,但看到这个场面时,也不禁紧张地拉住了母亲刘氏的衣襟,战战兢兢地问:“娘,他们不痛吗?”
      刘氏说:“傻妞儿,怎么会不痛呢!”
    &nb

第1章 乡民祈雨天不助(已修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