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月圆夜里共话别(上、下)已修改[1/2页]

民间春秋 福寿山下一书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八月十五中秋到
      八月十五节说到就到了。
      尽管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但大清早的起来,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丝丝凉意了,拾了柴火烧炭回来准备生火做早饭的郭氏随手掩上堂屋的门。看一眼在灶台一旁帮她细心剥蒜头的丈夫,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要不这老人们说‘八月十五枣儿花红,枣儿花红了闭家门哇,你看这天儿,眼见着越来越凉了……唉!”22ff
      耿老爹理解妻子说这话的意思,停下手来耐心地宽慰她说“俺不是跟你说了嘛,在南边,冬日里并不冷的。俺啊,早就听人说了,就是数九天把水盆儿放在院儿里,也不见的会搭漓碴的!俺们这不是准备往南走嘛,一点儿也受不了冷冻的,你倒是结记个啥嘛!”
      已经坐在灶膛前草垫子上的郭氏抬头望望,夫妻俩正好来了个四目相对……多少话语,多么难以表达的惦念和嘱咐,全都在这定定的凝视中了……
      一刻,郭氏只好苦笑笑不再说什么,低头生火做饭去了。
      早饭后,耿老爹和妻子商量:“今儿个晚上,把憨子和家成哥两家人都叫来俺们家坐坐?”
      “好啊,就要分别了,是应该坐坐的。唉,还不知道你们爷儿四个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那俺这就去告诉他们!”
      刚走出几步,耿老爹又回头对妻子说:“你忙家里的事情哇。昨儿个后晌俺在地里起葱的时候,听大头他爹说了,张家肉铺今儿个早上要现卧羊一只羊呢!俺赶早去了割上一斤,今儿个中午俺们好吃个肉饺子!”
      郭氏追出堂屋说:“那你顺路再去老大月饼铺买个‘团月月饼哇,买个大一点儿的!”
      答应着,耿老爹身影一晃,已经转向右侧的董家成家。返回身来从左侧的耿憨家出来后,耿老爹就顺路向前,往张家肉铺和老大月饼铺去了。
      半上午,秀儿抱着一颗大西瓜来了。她人还没有上了台阶,就对郭氏说:“大娘,舅舅刚送来很多现摘的西瓜、香瓜和黄瓜,俺娘叫俺送些过来,俺先抱来这颗西瓜,回头再拿香瓜和黄瓜;对啦,还有一些芹菜和蒜薹,都很新鲜呢!”
      郭氏赶快接过西瓜,说:“好重啊,你该让耿正去拿。”
      放下西瓜,郭氏冲着正在院儿门口帮助耿老爹装草料的耿正喊:“正儿,你停停手,和秀儿去你婶子家拿瓜菜去,看把秀儿累的!”
      耿正答应着,把已经装满的一大袋子干草提起来放回门道内,秀儿赶过去伸手扒拉掉耿正袖子上粘的几根草节,两人并排走着出门去了。
      跨出门槛以后,耿正转回头对耿老爹说:“爹,你等俺放了瓜菜,咱再装那一袋!”
      “唔,不着急!俺先把其他零碎儿收拾一下。”
      看着耿正随着秀儿进了憨子家的院子,耿老爹轻轻叹了一口气,提起铡刀放回南房的农具间……
      听娘的吩咐,耿英早早地就盛了过年蒸馍时才舍得用的头箩面粉,熟练地和了一大块儿面团。用打湿的笼布把面团儿蒙了醒上以后,又帮娘择菜,洗菜……郭氏在新葱鲜羊肉馅里放了比往常时更多的麻油……半上午了,娘儿俩开始包饺子。
      午饭很丰盛,除了皮儿白馅儿香的大水饺之外,郭氏不但炖了一大沙锅子耿老爹特别喜欢吃的大杂烩菜,而且还另外又炒了耿正兄妹们最爱吃的芹菜豆腐干和蒜薹炒鸡蛋。耿直和耿兰吃得很香。吃饱后,小兄妹俩擦擦嘴巴又疯玩儿去了。
      郭氏往大海碗里添一勺杂烩菜,对耿老爹说:“下午没有多少需要拾掇的了,慢慢儿吃哇。”
      又将炒锅里剩的一些蒜薹炒鸡蛋全部扒拉到盘子里,对耿正和耿英说:“这个菜现吃香,多吃点儿!”
      又慢慢吃了一会儿,耿正放下碗筷说:“爹,下午俺们规整院儿里的干柴火?”
      耿老爹拍拍儿子尚还稚嫩的肩膀说:“不用你插手了,没有多少营生。去做你们晚上玩儿的火团儿去哇!”
      耿正答应一声出门儿去了。
      耿老爹也放下了筷子。大口喝下半碗温热的饺子汤后,他擦把嘴,去院子里拾掇已经晒干的柴火,把它们都挪到南房的柴火间内码放好。
      耿英还在慢慢地喝着饺子汤。见郭氏也放下了筷子,就说:“娘,你去炕上躺一会儿哇,整个上午都没有停手。”
      喝完汤,她开始默默地收拾饭桌洗锅刷碗,眼角却总也离不开娘的背影。
      郭氏没有去歇着。她把明儿个一早父子四个出门儿要带的东西又细细检查一遍,为耿英再增加几件衣服,嘱咐她出门在外的时候,除了在茶饭、穿戴和被褥铺盖这些方面要多关照父兄和弟弟之外,还要格外地照顾好自己……说着话,母女俩不免哽咽落泪。
      半下午,郭氏正在堂屋里擦洗那个不常用的景德镇青花大瓷盘,大壮来了。他一边往堂屋里走,一边说:“婶儿,俺娘叫俺送‘供月的鲜果子来!耿英呢?”
      郭氏赶快站起来接过装满各种新鲜水果的大竹篮,朝东边的卧房努努嘴,说:“她在那屋里收拾东西呢。去坐会儿哇壮子,你们打小儿一起长大。她这一走,你们再要见面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呢!”
      大壮答应着进屋去了。一会儿,大壮出来了,说:“婶儿,你们收拾哇,俺走了。”
      “告诉你娘,晚上早点儿带二壮和妞儿过来啊!”
      “哦!”大壮答应着出门儿去了。
      一晃,西方天际已经出现了大片的火烧云。俗话说,“早烧不出门,晚烧千里行”,明儿个应该是一个大晴天儿。这样想着,郭氏开始准备晚上的“供月”仪式。她先把上午耿老爹买回来的一个三斤重的超大“团月”月饼放在青花大瓷盘里,又把秀儿送来的西瓜、香瓜和黄瓜,以及大壮送来的苹果、桃子和红枣等洗干净了。多年来,每逢八月十五,裴氏和刘氏都一准儿会把娘家人送来的各种鲜瓜鲜果子分一些出来转送到耿老爹家来。这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郭氏也乐得接受。因此间,每年的八月十五,郭氏都不必为准备“供月”仪式上需要的瓜果操心。
      黄昏时分,耿老爹和妻子把自家的那张大大的八仙桌从南房里搬出来安放在小院儿正中。擦洗干净以后,郭氏把“供月”的月饼和瓜果摆放好了。以往,刘氏送来的新鲜水果中是少不了梨的,但今年却没有。郭氏心里明白,这显然是表面上似乎稀哩马哈,而内心却非常细腻的刘氏有意没有送梨。因为“梨”与“离”谐音,她不愿意让大家伙儿今儿个晚上吃梨……想着这些,郭氏的心里既感激又心酸,只能把强忍着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地咽到肚子里。
      掌灯时分,憨子家和董家成家的几个大孩子把各家的大椅子、小凳子搬过来几个,耿正和耿英也把自家的椅子、凳子搬过来几个。数一数够坐了,就围着八仙桌摆了一圈。
      一轮明月缓缓升高,将东南墙角上那棵紫穗槐斑驳的树影子洒落在小院儿的南半边。亲如一家的邻里三家人团团围坐在摆满了月饼和瓜果的八仙桌周围。郭氏把那颗硕大的西瓜也切开了挤放叠摞在新鲜瓜果堆儿里。熟透了现摘西瓜红瓢黑籽儿清香四溢。
      那一夜的天气特别好,晴朗的夜空中没有一丝丝云彩。月光明亮,群星闪烁,凉风习习,本来是十二分惬意的光景啊!但想着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尤其明儿个一早耿家父子四人就要南下远行,谋生求发展去了,大人们的心里都不好受。年幼的耿兰和董妞儿也受到了大人们情绪的感染,乖乖地依偎在娘的怀里。然而,纵然有千言万语,这些朴实的庄稼人又不知从何说起了。
      ★★★★★★★★★★★★★★★★★★★★★★★★★★★★★★★★★★★★★★★★★★★★★★★★★★★★★★★★★★★★★★★★★★★★★★★★★★★★★★★★★★
      月圆夜里共话别
      还是耿老爹打破了这几乎窒息的沉闷。只见他环顾一圈在场的每一个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才说:“唉,其实哇,带娃娃们出去闯荡,也不全是因为今年这旱灾。当然,暑日里又看到人们在祈雨,也更坚定了俺一定要带娃娃们出去闯荡的决心。这人哪,没有文化知识就是不行呢!咱是小老百姓,管不了国家的那些个大事儿,可咱们还是有能力想一些办法,让周围的乡亲们过得有意义一些的啊!所以俺想啊,等俺父子们赚发了回来之后,就在咱们镇上建一个小学堂,最好还能再盖一座戏台。让咱镇上的娃娃们都能上得起学,也愿意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啊,俺再把咱们镇上的那些个爱热闹,有说唱天赋的人们组织起来,编排一些有意思的土戏。这到时候哇,逢年过节的,咱就多多地来他几场;如果可能,平时逢集什么的也可以安排一些。想想看哇,这辛勤劳作一天儿的乡亲们,吃了晚饭后如果能看上咱们的这些个土戏,那肯定是不但解乏乐和,而且还修身养性呢!”
      董家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兄弟你这个想法固然是很好哩,只是,这,这也太不容易了哇!你们父子四个这以后指不定要吃多大的苦呢!”
      耿老爹笑了,说:“想做事嘛,就得付出辛苦哇!”
      耿憨挨着个儿看看耿正、耿英和耿直,也叹了一口气说:“唉,你一个大男人吃点儿苦也就罢了,可娃娃们还小哩,这,这真还让人有些个不放心呢!”
      看到三家的女人都已经在撩起衣襟擦眼泪了,耿老爹赶快说:“娃娃们从小吃点儿苦不是坏事儿,能锻炼人儿哇!这要学到了真本事,那可是让他们受益一辈子的好事儿呢!再说啦,有俺这个还算不错的爹带着他们呢,他们苦不到哪里去的,倒是有机会增长很多见识呢!”
      听了爹爹的这些话,即将离家南下的耿正、耿英和耿直甚至有些兴奋起来了。
      耿正大声说:“你们都放心哇,俺们才不怕吃苦哪!有机会学本事,增长见识多好哇!俺们跟着爹呢,怕什么啊!再说了,俺也这么大了,能帮着俺爹照顾俺妹和俺兄弟呢!”
      秀儿悄悄地问坐在身旁的耿英:“英妹妹,你真愿意去吗?真不怕吃苦?”
      耿英说:“吃苦算什么啊!俺爹和俺娘经常和俺们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俺很愿意跟着俺爹和俺哥南下去学本事呢!”
      “那你就不怕时间长了想家吗?”
      “没事儿,过几年就回来了!”
      耿直则兴奋得脸都红了。他依偎在爹的身边骄傲地对青山、青海和二壮说:“俺爹要带俺们去好远好远的地方去,那里美得就好像‘天堂里一样!俺爹说了,那里赚钱很容易的,俺们发大财了就回来!”
      看着年少懵懂的耿直兴致勃勃的样子,大人们只能报以苦笑和无声的叹息了。郭氏的眼里再次溢满了泪水。她强忍着把两泡眼泪倒灌入鼻腔内,再吸进嗓子眼里咽到肚子里以后,抬头望一望,说:“月儿爷爷升高了,咱们开始拜月哇,完了娃娃们还要去热闹摇火团儿呢!”
      于是,郭氏、刘氏和裴氏站起身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恭请月儿爷爷享用八仙桌上的“供品”。尽管虔诚的心情是一样的,但各人的说辞并不尽相同。
      然后,大家伙儿望着圆月双手合十许愿。至于各人许的什么愿是不能说出来的,因为说出来就不灵了。
      如此,“供月”仪式就结束了。郭氏说:“俺去把‘团月切开了,大家伙儿先吃瓜果啊!”
      少顷,她又把三斤重的“团月”端了出来。这个大月饼仍然还装在原先的那个青花大瓷盘中,但郭氏已经巧妙地以“米”字加“米”字的方式把它切成了十六快。她把青花大瓷盘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笑着说:“大家伙儿快吃哇,月儿爷爷品尝过的‘团月,咱们正好一人一块儿!”
      然后,她又返身回屋端出来一盘普通月饼挤放在桌子边上,对几个大男娃儿说:“多吃点儿哇,吃饱了好有劲儿摇火团儿!”
      几个小孩子快乐起来。正在吃西瓜的董妞儿把吃剩下的半条西瓜递给娘,伸出小手就拿起一块儿“团月”吃起来。吃一口很香,马上又拿起一块儿要耿兰吃。然而,耿兰却舍不得放下正在吃的苹果。她接过董妞儿递来的那块儿“团月”交给娘,高兴地说:“这个苹果不大,可特别甜,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
      刘氏说:“唉,天旱果子甜啊!历来就是这样的。别看果子小,甜着呢!”
      秀儿也拿起一块儿“团月”。但她掰一半递给了坐在身旁的耿正,另一半自己吃。耿正接过来咬了一点儿,又给秀儿递过来,说:“唔,很好吃!”
      秀儿用另半块儿“团月”挡了,说:“你吃了哇!”
      郭氏忙说:“这儿还有小月饼呢,‘团月还是你自己吃啊!”
      秀儿小声儿说:“俺中午吃多饺子了,不饿。”
      这里,大壮拿起一个最红的苹果,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说:“娘说得对,这苹果就是比往年的香!喏,耿英,吃一个!”
      耿英羞答答地接了,低头咬一口慢慢嚼着。
      等到大家伙儿把那个大“团月”分着吃完,有各自吃了一会儿瓜果以后,耿正和秀儿站了起来。耿正说:“俺教秀儿吹笛子去了!”
      耿英和大壮也站起来。

第7章 月圆夜里共话别(上、下)已修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