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二章 内线[2/2页]

李治大帝 李武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当然,这些用于防御的战法,与他来说也只是对照参考。他要得是主动出击!这是李治的理想,征伐突厥,扬振大唐天威!
      主席位前,摆放着一张黑漆红边的矮几。矮几长度达一尺有余,高度却只有三寸。上面摆放着笔架、砚台,成堆儿的竹简和轴书。一旁还放着一只翡翠色烧瓷的圆坛形的笔洗,笔洗上描画着竹子。
      李治跪坐的那张席子,则是衡阳公主的丈夫阿史那杜尔从高昌国带来的羊皮毛毡子。冬天跪坐在上面,既暖和又舒服。高昌,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新疆吐鲁番和鄯善,哈密这一带。
      衡阳公主是高祖李渊的第十四女,李治的姑母之一。
      驸马都尉阿史那社儿,乃是突厥处罗部可汗的次子。由于,他是阿史那王族的主要部落首领阿史那处罗可汗的儿子,相当于汉族王朝的诸侯藩王世子。所以,在阿史那处罗可汗尚未晏驾时,阿史那杜尔就已和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仆骨、同罗各个部落了。他父亲死后,在他治理下的部落,足有十年贩卖过奴隶和牲口,也未曾与中原汉人发生冲突,部内很祥和。
      因而,在他领导下的部落,大伙儿都很拥护他。
      贞观二年,西突厥发生了内乱,阿史那社尔率兵前往平定,从那以后,他便自立名号都布可汗。贞观十年,他赞赏李世民仁慈爱民,善待降将之举,故率领部落进关,投奔大唐。李世民任命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并且,把他的部落妥善地安置在了灵州。不久,又将异母妹妹衡阳长公主嫁给阿史那社尔,拜他为驸马都尉。去岁,也就是贞观十四年时,高昌王麴文泰勾结东突厥可汗,大举进兵截断了唐朝通往中亚的交通线,并且多次抢劫过往的商队,杀害使节,严重地破坏了丝绸之路。迫不得已,李世民不得不用兵出击,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为交河道行军总管,率兵前往高昌向这伙强盗兴师问罪,并先礼后兵地平定了叛乱。
      所以说,阿史那杜尔虽是个胡人,却也是大唐的功臣!
      基于此,李治十分佩服这个姑父,经常与他来往,两人成了一对十分谈得来的忘年之友。由于,两人在一起时,李治经常会向他了解一些关于突厥的事体。抑或,请他指教自己的骑射。学习时,不懂就问。多时有股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是以,在阿史那杜尔看来,这个内侄勤学好问,求知欲很强,是个招人喜爱的孩子。也是胡人性子直爽,不似汉人那般工于心计,擅长小事化大揣度别人心思目的,是以,对李治所问自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不作他想。
      去岁,他在平定高昌叛乱后,给李治带回来的礼物,一样是几匹俘虏回来的战马,匹匹都是良骏。再一样便是这张名贵的羊毛毡。
      李治回送的,则是一对儿价值连城的蓝田玉酒樽。意思是希望姑母和姑父夫妻之间的情爱,犹如蓝田玉般无价长久。
      为此,阿史那杜尔和衡阳公主心底里对李治更是疼爱友善了。
      曾荣见他业已坐到了席位上,才提起袍摆,屈膝跪坐在自己的臣席上,详尽地禀报道:“大王,东宫那边送来了消息,昨晚,太子一宿没回宫。为了逃避追查,今早竟坐着汉王妃的车驾回到东宫。回去后,便与太子太傅起了不小的冲突…气得太傅张玄素拂袖而去。”
      李治听着,扬起了剑眉,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哦”了声儿。
      曾荣见此,自然心领神会。他继续说道:“臣想,太子之所以借用王妃的车驾,必然是昨晚住在了汉王官邸。究其缘故,也是与如何除掉魏王李泰有关。不然,太子不会夜不归宿。”
      “你说得对!看来,临汾太守献的那娘腔十足的绯儿,果然是有些手段的。不过,这也得谢谢我这位阿兄,若非他有龙阳之癖…”
      话语时,李治嘴角微微扬起,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
      曾荣道:“人有所好,隐之方为智者!”
      “嗯”李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随之又叹了口气。
      “大王…”曾荣不解地蹙眉看向他,疑惑地喊了声。
      此时,李治从毡子上站起身,漫步走下台阶,来到窗前。他手扶着窗栏,一双幽深黑亮的眼眸,眺望窗外。好似在观赏外面白茫茫的雪景,又好似感叹皇权之争的残酷,手下臣属为鸡犬升天,而不择手段…然不可否认的是,临汾太守所作的一切,是有助于他取得江山天下的。想哪一朝哪一代的帝王不是这样脚踏尸骨,手染鲜血得到这万里山河,无上权力的呢?他李治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既然如此,李治顿感释然,低沉地问道:“汉王那里呢?”
      曾荣说道:“听在汉王官邸的人说,腊月二十六那天中午,齐王带着一个侍卫,气势汹汹地去了汉王官邸,向汉王兴师问罪。然最后也不知何故,齐王竟然将自己的那个名叫楚慕的侍卫送给了汉王!”
      李治转过身,肃然地看着曾荣,语调低沉道:“继续说下去!”
      曾荣轻咳了声儿道:“臣想,齐王在那种情况下,将自己的心腹侍卫送给汉王,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这苦衷,以臣的猜想汉王定是抓住了足以让他致命的把柄!从齐王几次三番,拒绝与汉王有所交集的情况看,齐王并不想与汉王或是太子有拉呱。至于送侍卫…大概是想堵住汉王的嘴,或是…想要摆脱汉王的纠缠!”
      李治微微地颌首,深以为是地说道:“言之有理!”
      垂眸,他顿时感到心底似是风起的海面翻腾着,层层朵朵浪花般的思绪,他忽然想到适才父亲给他看过的那份儿陈情表…李治不禁眯起双眸,心中揣度齐王之所以上奏,请求陛下将生母接回齐国奉养。其中缘由,并非是他担心生母在争宠的内斗中,受到伤害那么简单!说不定,与曾荣适才所说之事,有千丝万缕的牵扯。难道,汉王想拿阴妃的性命威胁齐王?嗯,这种可能性很大!
      思索至此,他笃定地点了下头。这时,耳畔传来曾荣困惑的呼唤“大王——”李治回过神儿,将思绪停驻,转过脸来看着他徐徐地吩咐道:“好吧,我知道了!继续盯着齐王,有了情报立即来报!”
      曾荣拱手,恭敬地应了声“诺”退着身子,直到玄关处。而后穿上靴子拉开门离开了晋王官邸。

第三十二章 内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