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九章 观戏(上)[1/2页]

李治大帝 李武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婢女站在车辕前,抬起罩在广袖中的玉手轻巧地为他们打着车帘儿,两人一前一后地,登上车辕横木,弓着腰走进宽阔舒适的晋王车辇。提裾,屈膝在各自的席子上坐定后,在驾车的车夫“唰”地甩了马鞭子,吆喝了声“驾”车辇隆隆地走出了太极宫。
      李治跪坐在车辇中的席子上,冷着一张刀斧雕刻似得英俊脸庞,一句话也不说。放在膝盖上的双手,紧紧地捏着深蓝色的裳裾。将原本平展的裳裾捏地皱皱巴巴,他却好似毫无意识,依然狠狠得捏着。
      “大王!”长孙蔷儿放下车辇的竹帘,回过身来喊了声儿。
      倏地,他将嘴闭上了!映入他眼帘的李治…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晋王;众人眼中单纯善良,温柔谦和的晋王,此时却仿若一匹在自己领地突见入侵者的狼王般,棱角分明的俊脸上,布满了狰狞的恨意,一双黑亮深邃的眸子里,迸射出森冷的寒芒。他紧抿双唇,两排米白色的细牙相互撞击着,发出令人惊慄的“咯咯”声儿。
      他的这副令人惊骇的表情,长孙蔷儿是第二次得见。
      第一次,则是去岁腊月二十九,陪伴皇帝去献陵祭拜先帝回来的那天夜晚,李治到他寝室看望他的伤势,说起魏王李泰时…
      那次是为他,这次为晋阳公主!足以得见,在李治的心目中他和晋阳公主一样重要,都是他最亲的人!
      想到这里,长孙蔷儿觉得一股暖流袭上心头,分支流向四肢百骸。
      “大王,报仇也是要看时机是否成熟。这是您给臣说过的啊!”
      李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启口说出了上车以来第一句话:“是啊,是要看时机!现在,显然不是时候!所以,我才让那侍女将少许曼陀罗入药。曼陀罗虽然有毒,却能止咳消喘,适合于气疾的病人服用。如此,明达的病或许能好些。明达病缓解了,那女人才会放松警惕!再者,太子还在东宫,魏王也逍遥得宠,如果再把吴王搅合进来,寡人的计划就会乱盘,届时麻烦就大了去,耗费寡人的精力和时间!”
      长孙蔷儿听罢,俊秀的脸上,绽现出了悟的表情,望着李治的那双丹凤眼中,充满着崇拜敬佩的溢彩。他由衷赞道:“大王英明!”
      闻此赞扬,李治心下洋洋,面上却不见丝毫的得意之色,一张英俊到“人神共嫉”的脸上云淡风轻,毫无波澜。须臾,他将话题转移开来,话蕴深意地说了句:“再过两日,便是十月初三了…”
      长孙蔷儿冷笑道:“十月初三,哼,那天的戏会格外精彩的!”
      …
      两天,眨眼而过。十月初三这天,辰巳交际之时,宫里人便开始忙碌着准备魏王李泰的生日宴席了。场地布置十分奢华,从殿内到殿外都设下了宾客的席子和食案。中间那条走人的印花长条地毯从入宫大约五米外的五凤楼下,一直铺到武成殿内,约莫七丈左右的长度,宽大概是三尺五寸左右。成群结队的婢女、内侍好似秋日南飞的大雁般,齐齐整整地端着各色菜肴、酒樽,十分有次序地添上食案。
      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待为魏王庆生宾客所准备的。
      直到隅中之时,客人们带着各自准备的礼物,以及负责捧礼物的侍婢、小厮和侍臣坐着自己的车驾陆陆续续来到太极宫的武成殿。
      这些客人之中,有支持魏王的大臣,兼任他的个人死党,比如兵部侍郎张亮,弘文殿侍郎岑文本,秘书郎顾胤,太常卿孔颖达、太中大夫刘洎、大司空房乔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爵袭银青光禄大夫,兼职魏王典善承的房遗直,另一个则是与李世民十七公主合浦定下婚约的准驸马房遗爱;除此之外,便是各藩国的藩王。
      这些藩王,均是平日里与之素无来往的异母兄弟。比如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蒋王李晖、越王李贞、赵王李福、曹王李明、纪王李慎,李治自然排在其中。陪同而来的,则是他的心腹长孙蔷儿。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公主、驸马,以及藩王的王妃,呼呼啦啦没有上千把人,也有百来号子的来客。
      香车宝马,车辇软轿,整个太极宫的广场车水马龙,崇德门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大伙儿走下车,扶下轿,跃下骏马,也不急着进场开席,仿若交谊会似得在太极宫崇德门内的广场上与一些平日里来往多的,或是没有多少来往的亲人、朋友攀谈起来。
      “大王,您看这阵仗,都快赶上国宴了!”
      长孙蔷儿跃下马背,走到车辕处,亲自抬手打起帘子,将躬身走出车辇的晋王李治迎了下来低声笑道。
      李治提了一下嘴角,俊朗英气的脸上挂着一抹似笑非笑。
      长孙蔷儿眼角的余光犹如闪电般,极速地扫射了一圈儿前来为魏王庆生的来宾,俊秀清雅的脸上,流露出困惑不解的神色。收回余光,他凑近了李治,低声问了一句“大王,齐王李佑怎么没来?”
      微微扬起一侧嘴角,眯起那双黑如曜石,深邃如井的眼眸,李治俊朗英勃的脸庞上,挂起一抹诡异的神情,声线虽平缓无波,然话语却如千年不化的寒冰,从他唇齿间冰冷得吐出,丝毫感情也没有:“齐王来与不来倒在其次,魏王不会在乎!若是汉王李元昌没有来,哼,魏王的这场戏没了这不可或缺的主角,可就彻底砸了场!”
      “嗤…”地一声儿,闻此言后的长孙蔷儿,再如何努力,却还是没有憋住内心的解恨,不禁讪笑了起来,话音依然保持耳语状,话语中带着不想掩饰的幸灾乐祸:“魏王,呵呵,他运气不至于这么衰吧?”
   

第四十九章 观戏(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