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拜读金庸武侠,略谈游龙神雕[1/2页]

九阴九阳之武战天穹 龙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金庸武侠小说包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文化学理来阐述武功修养乃人生哲理,做到互为互发,相得益彰,所以他的武侠小说已经超越了新旧武侠的通俗,具有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
      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许多金庸武侠同人的小说,有颠覆的、窜改的、谐趣的、变样的,力求情节出奇和yy,虽然很多在网络上都大受欢迎,但如果脱离了内涵和主旨,只求搞笑和yy,则与金庸的韵味南辕北辙,不能上升到一种品位。[zhui]
      当然网络小说的看点与实版书不同,读者只求轻松,畅意、看的过瘾,其他的内在儒墨释道未必深掘,抛弃诸子百家思想,同人金庸小说则已变质,已经不再具备金庸武侠风格。
      由此联想起当代武侠的没落,人才凋零,使本属于中国古代特色的一种文化脱节,在网络上大多武侠作品涉及的古代文化元素太少,又无时代背景,只以简单的血腥仇杀、宝藏神功和无聊纠葛的恋情,难以达到上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当代武侠与文字市场相隔越走越远。
      本人也曾连载一部武侠作品《情剑天下》,文中开卷受到黄易的影响甚重,而且语言繁琐,yy种马过多,带有抄袭的成分,根本算不上传统武侠,虽然近日来已经大幅度改动,尽管脱离了名家的影响,但仍不称心意,去年还曾提笔一部武侠《天龙奇侠》虽然语句略显浑熟,然而自己刹那间顿悟,我一直还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武侠,从何动笔?以至半路太监。
      事隔半年,出于对金庸武侠的热爱和敬佩,于是乎有了个想法,将金庸先生《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五部书经典的情节糅合在一部中,以中间一部的“神雕部分故事情节”(不是全部,只是开场,随后五部糅合!)为一条明线,加入新的主角和人物杂烩在一起,有些对金庸武侠不熟悉或者只看过电视而已的读者,出口便问:“这是什么情节?主角不是君子!哪来那么多高手?神雕情节不是这样的混乱!”等等一些读者自己不明白,便大肆吵嚷自以为有理!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但有些读者看过后竟看出了脾气,低俗没有教养地出言秽语,为了让一些疑惑的读者更加了解金庸武侠的魅力,更加清楚这部《游龙神雕》到底是写什么玩意儿?本人在此解释一二。
      首先在人物上,原著神雕中的人物十之六七都会出现,而且性格都不会太大变动,依人物本身原有的个性来写,而新加入的男主角龙骏则是唯一的特别,其他新加入本书的人物全部是五部书中的特色,倘若你对金庸武侠很熟悉的话,你就能感觉到那石素清结合了盈盈的腼腆和小昭的娇美,而赵思月则是赵敏的个性,至于鬼面人是东方不败的师祖与前身,百损道人是玄冥二老的师傅,任苍傲是丁春秋百年后的门徒,苦鉴是方证和空见的造型,而阳左使是以后阳顶天的父亲,性格塑造成杨逍的个性相近,殷夜羽、韦笑天、等均是倚天中人物的前辈或父或师,只是按时间的推敲,追溯到神雕背景中,以应该出现的年龄和辈份加入,性格尽量与五部中原有的性格贴近。
      有人不解问:“为什么不创新的性格人物?”这是因为我想给读者的感觉是书中人物虽然名字不同,但依然是金庸作品的合集,不仅在书面文笔形式,更在个性的塑造与其接近,使些“武侠文盲”读起来也能感觉这部决不是古龙、梁羽生、黄易书中人物结合,否则怎么能称为糅合!
      其次情节和武功;在情节方面神雕是一条明线,由杨过、郭靖等人开场的戏份为主,但不会在书中过多描写,暗线是龙骏的所见所遇,把五部书的人物插进来然后交汇在一起,后面的情节是五部相连,不是单一的神雕

拜读金庸武侠,略谈游龙神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