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七 长发的三婶〔4〕[1/2页]

被侮辱与被压迫的 鸟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很听话,麻溜儿滚到一边去。
      生活不断教训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我再清楚不过,我爹出手的速度有多快。那一刻我只有一个选择,赶在他没做出剧烈反应之前,抬脚就逃走了,免得挨一记大耳雷子。
      走出胡同西口,穿过两条路,就到了劳动大街,俗称“国际大街”。
      劳动大街,
      灯火辉煌。
      国际友人,
      经常来往。
      这几句顺口溜儿,足以说明这条街在我们城市的地位,也是那时最宽阔一条柏油路,偶尔会有外国人专车通过。今天虽没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却也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一支支游行队伍缓缓通过,延绵不断,像一条长长的人龙,既望不见头,也瞅不见尾。
      走过去的队伍中,既有蓝色工作服的产业工人,也有系白围裙的纺织女工,还有白大褂的医生和蓝大褂的售货员。人数最多当属穿草绿色军装、戴红袖标的红卫兵队伍。每支方队前头举着一副横幅,跟在横幅后面的人马踩着步点,一声连一声高呼“革命”口号,一支方队口号声刚刚落地,另一支方队口号声便响彻云霄,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目睹此景,我热血沸腾起来,只差振臂高呼。
      就在此时,路远端传来一阵高音喇叭的尖叫声。
      我极目望去,随着声音增大,安着大喇叭的吉普车露了头。
      跟在吉普车后面,行驶着一辆辆“解放”牌卡车组成的车队。
      每辆卡车上面,站立几个全副“武装”的大汉,押着一个或两个五花大绑的人。每个被戒押者,头戴一顶圆锥似高帽,脖子吊一个大牌子,个个都耷拉着大脑袋。嘿嘿,连写在牌上的名字也不得好,还被打上一个血红色的大叉,跟押上法场的死囚差不多。
      此情此景,我已见惯不怪。
      但是,世上没有最怪,只有更怪。
      忽然,一个小女孩叫道:“快看!有两个和尚。”
      顺着那女孩目光望去,果然,我看到两个光头的人。
      必经我比女孩多吃两天咸盐,知道那是两个细皮肤的女人。
      然而,和那些五花大绑的男人不同,她们没戴高帽,胸前也少戴一块牌子。不过,应该戴高帽的脑袋没得一点好,已被剃没了一根头发丝,就像慈恩寺里的老和尚;本该挂块大牌子的地方也没闲着,取而代之的是,荡啷一双来回晃荡的“解放”牌黄胶鞋。
      我蓦然一惊,突然想起了长发的三婶。
      时间过得有多快,思想的时间走得就多快。
      不知过去了多久,一支支游行队伍已经走尽了,围观的人们也悄悄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还默默站在街旁。很快,天便黑透了,突然刮起一阵风。那股疾风掠过,从路旁那排钻天杨树上扫下来几片绿绿的叶子,轻轻飘落到路灯下面的柏油路上。
      顿时,我脑袋灵光一闪,照亮了那片浑浊地带。
      思想绕过九曲十八弯,才见到一片平原,我也终于想明白了。
      此时才我知道,我之所以想起了三婶,并不是由于卡车上押着的两个女人,也不是悬挂她们胸前那两只破了洞的黄胶鞋,而是因为我看见那两个精光透亮的脑袋瓜。这叫我触景生情,不禁黯然忧伤,担心有一天,也会有人剪掉三婶那一头瀑布般的长发。
      ……
      我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天很快降临了。
      那是星期日上午,我大哥休息。我从早上睁开眼睛,就见他一人守在窗户前,两只眼睛直勾勾看着窗外,吃饭时也不正经吃,紧盯着三婶家的小院门,整整一个上午。
      那会儿,他已经和孙叔侄女谈上了恋爱。昨晚,二人去看了一场京剧《红灯记》,三婶弄来的白票。也许两

七 长发的三婶〔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