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 香销玉殒(一)[1/2页]

他从野人山回来 秋寒寒秋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飞机缓缓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
      登山队登上前来接应的圣山宾馆的大巴。车子开动了,耳旁响起西藏风情的歌。.c66c
      叶芙第一次来西藏,西藏是她无限向往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它有青藏高原与珠穆朗玛及雅鲁藏布江。还因为它有神秘的天葬与佛语“妈咪妈咪贝贝后”。更因为它有世界上最蓝的天与最白的云。
      还有那让人想念的高原红。
      然而最让叶芙动心的还是它那种无处不在的佛教的氛围。那种风中、语中、思想中都渗透着的佛的神圣,让人油然生发出纯洁善良虔诚的心境。
      这种心境,是人洗净铅华返朴归真的上好归途。有了这样的心境,无疑是人的一种绝佳的修身养性所致。
      一时做到这一点不难,一世做到这一点很难。
      叶芙意识到她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今后她要更努力地致力于这方面的修养,利己利人。
      叶芙还知道,她与佛有缘,要不,她怎么会出家为尼呢?
      而今虽已还俗,但她始终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佛祖永驻我心,她牢记佛祖的教义。
      来到西藏,叶芙感觉像是回到了久别的故土。进入西藏腹地之后,叶芙更有了这种感觉。
      她感觉佛真的无处不在,她强烈地意识到了!她甚至听到了天籁之音!
      走进西藏——哎哎哎哎,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哎哎哎,也许能看见天堂。呀啦嗦,走进雪山!呀拉里嗦,走进高原!呀啦嗦,走向阳光!呀啦里嗦,走向——阳光!
      她心中在哼唱着李娜的歌,她觉得这首歌就是为李娜量身定做的,谁唱都没在她唱得那么韵味无穷尽。
      曾经,叶芙很为李娜惋惜,觉得她是少有的能把歌唱到人心里去的歌手,不知何故出家去了。
      她还曾为她不唱歌了而伤心落泪。想不到的是,自己也有了她的经历。
      难道这也是一种缘份?
      不过,现在的她就很能理解李娜了。她相信,与佛有缘的人终归是要皈依佛门的。
      叶芙现在心如明镜,也许是她信佛,也许是西藏这个地方本就与她有缘,于是她有了回家的感觉?
      不是么?抬头,蓝是那么的天,白是那么的云!
      她真的有些醉意。
      为了那蓝与白,还有远处的一群牦牛,整个人在画里。那是最纯朴无华的一幅画,却是如此地憾动着她的心。
      那蓝恐怕是世界上所有的蓝都聚集在这里了吧?那白恐怕是雪山的圣洁洗礼过的吧?
      就为这蓝就为这白叶芙就仿佛要醉倒了似的,一种从未有的圣洁净化着她的灵魂,让她不能自持。
      她又轻轻地哼唱着,自己也如痴如醉地走进了西藏!
      登山队一行入住美丽的西藏登山学校内的圣山宾馆,在这里将作为期一个星期的高原适应性拉练。
      也许登山本就是度假?度假本就是旅游?
      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登山已不仅仅是登山,不只是登高望远。在世界之巅留下自己的身影与脚印的同时我们还能享受登山前后乃至于它的整个过程!
      谁能说登山之前的准备,各种海拨的适应,途中的训练不是一种享受?
      谁能说登山途中历尽险阻,排除万难不是人生的价值?
      谁能说登山之后对人生所产生的深的远的近的浅的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影响是能简单估量?
      由此登山探险队参观了布达拉宫,先在拉萨附近的山头上走上一遭。
      他们看到在大昭寺里,许多藏民磕着等身长头,那种对佛对神的虔诚难以用语言言表。
      有信仰是幸福的。
      当人们遭遇不幸,想到佛在看着我们,佛在保佑我们的时候,人们会变得平静。
      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才会幸福,这样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在开满桃花的寺庙群和佛塔群,那一树树的桃花绽放着。叶芙想起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她的名字永垂青史。
      真可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叫松赞干布的吐蕃王,为她修了一座流芳后世的布达拉宫。可他是否想得到今天的世人也可以随便进出其中?
      嘎洛寺里,尼姑成群,厚重的红袍,光溜溜的头,晨钟暮鼓地祈祷。
      那些悬挂在风头路口上的彩色经幡,在风的吹拂下有如念一千次经颂一万次佛。它在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祈祷,或许,它还能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登珠峰者祈福?
      一个星期的高原拉练,登山探险队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训练。
      从四千多米上升到五千多米,然后回归四千多米。或从五千多米上升到六千多米,在六千多米住宿,再回归五千多米。
      交错循环。
      这种高原适应训练,越没感觉越好,如履平川那是最高境界!
    &nb

第四十一章 香销玉殒(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