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六章 风气[1/2页]

知宋事 九品莲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两人就这么打算苟着,是否有猫腻?
     可不能由着贼头贼脑的商人,跑到海外去败坏大宋名声。
     这是刘承珪此刻的想法。
     也难怪,那个时候对商人的看法本就不好。
     商人逐利,上不得台面,国家大事岂能由他们作主。
     大宋建立后,虽说重视商业带来的利益,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重农抑商的基本观念。
     崇简见状,不由暗暗叹息。
     联系后世经验来看,真正维系国与国关系的,就是贸易,就是这些生意人。
     除非上升到意识形态和国运之争,那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这种基于利益交换的关系。
     这可轻忽不得。
     故而,先由商人出面去协调,朝廷后来再出面,也不无不可,甚至可能更合利益之道。
     毕竟,后世的经验告诉他,这东洋国度,可没有借鉴学习多少礼义廉耻。
     唯利是图,也许是与他们打交道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
     但有一点,要立马办理,那就是纠正这两个商人的基本观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时至今日,统一的大宋观念必须建立。
     “刘都知说得对,不必避讳,更不用担心有何不便之处。须知,无论是我等朝廷命官,还是国主钱俶,亦或尔等吴越商贾,都是各安其职,为国为民,为大宋江山社稷贡献一己绵薄而已。”
     这叫借势,明明话中立意主旨与刘承珪大异其趣,但却以赞同开头,让两个商人觉得,这高官们的立场、要求高度一致,增加权威性。
     这是崇简在后世,从观察中学会的政治话术。
     但这话听在众人耳中,却犹如惊雷炸响,尤其是他将商人与高官、国主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实在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
     封建等级啊,君君臣臣,上智下愚,岂能一朝废除。
     要不是崇简事实上的核心地位,恐怕早就遭到其他人当场质疑。
     两个商人却是感奋莫名,五味杂陈。
     这是以国士待我啊,我当如何回报?
     二陈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愫。
     “涉及国家利益,那更是当仁不让,唯有为国尽忠而已。所以,只要坐得直,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更不能存了蝇营狗苟的心思。”
     崇简趁热打铁,一番话大义凛然,振聋发聩。
     潘惟吉和刘承珪也很少听到崇简如此说话,当下不由肃然。
     二陈兄弟更是凛然受教,连连点头。
     “大人放心,我等鞠躬尽瘁,有死而已。”
     唯利是图的商人有了赴死之心,说明崇简这通忽悠,满精准,成效斐然。
     就这样,带着深受鼓舞的商人,拖着他们的商船进入了杭州湾。
     这又是当世最大的一处国际不冻港之一,在连接东亚国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后来大宋在杭州以及秀洲华亭、密州板桥相继开通市舶业务来看,当时东北亚的海上贸易应该非常繁荣。
     见宋船驶入,杭州的反应比泉州正常。
     不需要旗语交流,一进港口,早有引导船上前,引领着三艘大船靠岸停泊。
     

第八十六章 风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