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533章 埋伏
     鬼子其实史上也有这样的战术,就是把坦克埋在地下当炮台用。
     只不过那是在太平洋战场这么做过,现在却是在华夏战场上出现这种用法了。
     这不能完全说是错的,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比如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鹰酱的“谢尔曼”,其97式、95式完全不是对手,不埋着当炮台用又能怎么办?
     还像常规战术一样机动作战?
     那可是地形复杂的岛屿,本身机动就困难,面对的又是打不穿的“谢尔曼”,机动作战就跟找死没区别,还不如把坦克埋在地下还能发挥一点作用。
     埋在地下至少有几个好处:
     一是很难被敌人发现,其炮塔以下都埋在土里,外面如果再做些伪装敌人坦克几乎无法远距离发现它。
     那么,这坦克反而有可能近距离接近敌人坦克甚至有可能瞄准“谢尔曼”的侧装甲。
     就算只能打出一炮,那也算是有机会能跟敌人拼命,总比送死要强吧?
     二是这么一埋其防御就高了……薄弱的炮身埋在土里只露出炮塔,敌人能打的就只有炮塔。
     炮塔装甲厚且被弹面积小,于是还能挡一挡“谢尔曼”。
     三是这些坦克埋在地下就相当于步兵的一个火力点,敌人步兵要进攻也会深受其扰。
     此时赤峰的情况也差不多,赤峰城外一片空旷,鬼子的战车联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出城作战要么守在城内巷战。
     出城作战是送死,城内巷战八路军手里还有火箭筒……那就更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干脆,埋在地里当碉堡当炮台用了!
     所以李云龙打着打着就有些奇怪了,他得到的情报是鬼子手里还有几十辆坦克,原本以为鬼子会出来练练手,可是打来打去愣是没点动静。
     又过了一会儿,李云龙就知道鬼子是不会出城了,于是一挥手,战士们就在坦克的掩护下缓缓朝赤峰推进。
     李云龙还对通讯员下令:“命令各单位,注意敌人的坦克,尤其是97式!”
     城市巷战与野外作战不一样。
     野战T44和“谢尔曼”几乎不用担心敌人坦克,但城市巷战却是近距离的,而且很可能会被敌人攻击侧装甲,所以T44和“谢尔曼”也要小心。
     坦克履带“嘎啦嘎啦”的响着,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坦克车身随着地势的起伏轻微摇晃着向目标推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在八路军攻击线刚推过倒塌的城墙时突然枪声大作,鬼子的反击开始了。
     后来李云龙才知道那只是鬼子的第一道防线,岸本村树只布设了少量的部队在这道防线上挡一挡八路军。
     其目的不是想阻止八路军的脚步,而是希望八路军战车更集中更靠前。
     这方面岸本村树有过思考:埋在地里的战车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只要一开火就会被八路军发现,不管有没有击毁目标。
     到时八路军就会有防备,再想用这种战术消灭八路军战车就困难了。
     所以,岸本村树希望八路军的攻势能更快些战车更多些,而且靠前的是战车而不是步兵。
 

第892章 埋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