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随后又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大山哥,你可是要当大队支书的人,你这样的想法,那也就离赵德贵不远了。”
     高大山转过头去,眼里烧着怒火:“我后悔了。”
     “我当初是想着自己能为他们好,但我现在后悔了,我当不了,这群人太让人寒心了。”
     “青山,我就不明白,你咋还能对他们笑?当初他们咋对你的,咋对你家人的,你都忘了?”
     陈青山望着漫天飞雪里忙碌的身影,笑了笑,“没忘。”
     “那大山哥你还记不记得,那时候我问你大伙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说是好人。”
     “现在他们是坏人!”高大山梗着脖子,“我看透他们了,自私、贪婪、没骨气——”
     “那是他们变了吗?”陈青山打断他。
     “是我看透了!”
     “那你现在再看他们,像坏人吗?”
     高大山望向众人,一时语塞了。
     “他们不是坏人,”陈青山轻声说,“他们只是饿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饿到极点的时候,人会把尊严、脸面都嚼吧嚼吧咽进肚子里,只为了多换半勺吃的。”
     他转头看着高大山,目光灼灼,“你骂他们自私、卑鄙,可你想过没有,他们这辈子有多少时候能吃饱饭?”
     “难道你应该要求一群一直受压迫的人,有气节吗?”
     “还是说,让一个人每天累死累活在冰天雪地里刨冻土,回家还要看着孩子饿得啃树皮,再跟他讲骨气?
     “这本身就是强人所难。”
     “每天拼尽全力的劳累,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他们根本没有去思考其他问题的时间。”
     对于这些,陈青山最清楚。
     他前世在劳改营蹲了六年,他清楚的知道饥饿和苦难能消磨干净人心中的高尚,即使这个人是圣人。
     高大山不说话了,喉结滚动着。
     陈青山继续道:“其实大伙的底色都是淳朴,只是迫于生存,不得不学会狡猾,学会撒谎。都是为了生存,都是为了吃饱饭。”
     “咱们不能指望一群被饥饿磨平了棱角的人,还能挺直腰杆做人。”
     “他们道歉也好,讨好也罢,不过是想在这冰天雪地里多活一天。”
     他忽然面向高大山,问:“大山哥,你读过主席的诗吗?”
     高大山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虽然俺认识的字不多,但主席的诗我听过不少!还有会背的。不过,突然说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只是突然想起来,主席今年十一月刚创作了一首。”
     说着,陈青山捡起一根木棍,“我写给你看。”
     很快,雪地上便出现了两首诗。
     高大山挠着头,“青山,这看起来是两首诗啊。”
     “对。”陈青山用木棍指着说。
     “一首是郭沫若郭老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另一首,是主席在看过郭老写的之后又创作的。”
     “大山哥你看,郭老写‘千刀当剐唐僧肉。”
     “可主席说‘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高大山凑过去,粗粝的手指在“愚氓”二字上划过:“青山,你是说咱屯子里的人……就像唐僧?”
     “对。”
     陈青山点了点头,解释道:“郭老的诗里带着火气,全是对唐僧愚昧、自私的火气。”
     “但主席却说唐僧固然可恨,但是该教不该杀,这正是主席的伟大之处。”
     “大山哥,你能明白吧?”
     高大山眼里闪过一丝透亮,盯着雪地上的诗句,喃喃念起。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喜欢。
  

第六十九章 分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