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4章 稳住形势[1/2页]

红楼赖大爷 抛开事实不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
     国营司会议室内,赖尚荣端起桌上的浓茶,牛饮了一口,总算打起几分精神。
     “今年的生产和研发规模,较之去年扩大了不少,职工宿舍的二期工程,也不能耽搁,尽快拿出方案,赶在下月之前开工。”
     “大人!如今朝中……咱们是不是缓一缓,免得落人口实!”
     倒不是要跟赖尚荣唱反调,他们这些早期调任国营司的,除了陈杰以外,都没有什么背景。
     赖尚荣任上抓大放小,他们只要用心做事,都能分一杯羹,可一旦他倒台,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国营司老人,必然不会比现在过得舒坦。
     “不必!本官清者自清,不能因为外面这些闲言碎语就瞻前顾后,即便朝廷最终将本官调离,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嘴上说的大义凛然,心里却盘算着要裹挟更多的人,毕竟分到房的关系切身利益,但没分到的则事不关己。
     但只要放出二期的计划,只要名单没公布之前,所有人都有希望。
     他倒是没想过,利用工人的不平图谋什么。
     无罪问责他无所谓,但前提是要保住小命,一旦发现事情不妙,该扇动的时候他也不会手软。
     甚至不惜闹出些动静,将京城的水搅浑,自己再伺机而逃。
     “铸币厂那边的银币制造的如何了?”
     “回大人!按照大人的吩咐,头一批银币共计三十万枚,总计耗银十五万两,已经铸造完毕。”
     银子是从年后入股的研发经费里挪用的,毕竟一下子用不完,放着也是放着。
     一枚银币对标的是一两银子的价值,但却不能用足量的白银,否则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必然挡不住,民间私下熔炼。
     古代的货币,总是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民间看重的只是其中的贵金属,而非货币本身,赖尚荣就是要逐步改变这个习惯,从而更好的进行货币改革。
     当然,为了让民间更容易接受,宣传的时候,必然要打着高纯度的旗号,在银币的金属配比上,也力求尽量彷真。
     他甚至迫切的希望有不开眼的,大肆收购银币回去熔炼,这样每多熔炼一枚,就等于为朝廷创造半两银子的价值。
     原本他并未打算这么早推行,但不论哪朝哪代,货币都是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
     现在朝中风声紧,这也是他手中自保的筹码之一。
     早一日推行,他也就多一份自保的手段。
     “尽快在京城设立兑换银行,以后国营司和盐铁司的商品,都必须以银币进行交割。”
     只要将银币与玻璃、橡胶、瓷器、茶叶等商品对标,推行起来也就简单了许多。
     难点只在兑换上,全国铺开不现实,只能先顾着京城周边,再逐步推行。
     “骨瓷工厂必须加快,以后出口西夷的瓷器,全部以骨瓷替代。并要求西夷以黄金在兑换银行,换成相应价值的银币,再跟国营司交易。”
     看着多此一举,但其实却是为定价权,和货币权做下的铺垫。
     见一众属下蔫蔫的,赖尚荣站起身,看着场下。
     扬声道:“本官能有今天,一是皇上赏识,二是一手打造了国营司,以及新式火器的改造之功,可不是在朝中素位尸餐混出来的。
    
     不过是几个跳梁小丑,上几篇弹劾的奏折而

第334章 稳住形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