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9章 管理模式的改变[2/2页]

商界大佬我的百亿危机 平和心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西峰没有感受过那次金融风暴,没有切身体会,唐增龙同样感慨道:“风暴洗礼之后,很多企业家正在变得成熟。我们要消退膨胀之心、回归本源。”
     “就象那次上市后,我的身价和财富暴涨,其实我觉得也没拿着钱。危机一来,再多身家还不是一下子缩水。那玩意儿都是虚的,并不是事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陈西峰经营企业根本没有经验,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摸索,随着业务增多、资产扩大,他当然跟不上了。一是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二是他不是什么都懂。
     现在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当然要向秦子杰和唐增龙进行讨教。
     当然,每个集团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借用某个成熟的模式,秦子杰和唐增龙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就不一样。
     经过陶宁、秦子杰、唐增龙出主意,陈西峰便打算隐身幕后,组建新的管理架构。
     天一集团董事会董事长兼总裁陈西峰,下分三位副总裁分管各自业务。
     集团副总裁欧阳如玉分管云海集团(原先陈西峰单独组建的房产开发公司已经整合到云海集团下的房产公司,而云海集团原先的投资业务则单独剥离出来)、集团副总裁严问兰分管金樽会所(会所有二处,分别在明月山庄和天一山庄)、集团副总裁乐子荣分管金融业务。
     当然,陈西峰还要兼顾天一会和天一盟的事务。只是天一会和天一盟实行松散型管理,又有欧阳华海在具体负责。
     为了加强安全防护,陈西峰决定以后长驻天一山庄。毕竟天一山庄是天一会和天一盟的总部所在,作为会长和盟主,确实需要在这里坐镇。
     另外,有“武王殿”这个团体在天一山庄,很少有人能攻进来,既能切实保护陈西峰的人身安全,也能保护来访的客人。
     为此,陈西峰打算在天一山庄的天一会办公区域,专门找了一幢楼进行装修。
     在这幢楼的顶层,用于陈西峰和副总裁们开会,接见重要合作伙伴;在二三楼专门设置了他的办公室和住所。
     当然,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在天一集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只要陈西峰仍然担任董事,天一集团的董事会就无法在没有陈西峰出席的情况下达到法定人数,也就无法做出有效决策。
     主要是陈西峰目前对天一集团持股35%,但投票权占80%,拥有天一集团的绝对话语权。
     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陈西峰不管如何隐身,他始终掌握着天一集团、天一会、天一盟。
     以后,陈西峰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天一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团队建设等方面。
     可以通过抓两条线来掌控天一集团。一条线是每周一早上8点半的早会和各种战略会;另一条是财务线和人事线是他绝对信任的人。
     鉴于自身人才缺乏,陈西峰考虑设置管培生制度。
     唐增龙说的对,自己培养的人才用起来顺手也容易合心。
     让天一集团的人事部经理从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最优秀的年轻人,以培养管理者。
     管培生先在基层轮岗半年,此后有两次选择岗位的机会。这群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拥有诸多特殊权利:能够参与高管会议和项目讨论、受到业务副总裁的亲自指导。
     原先的话,陈西峰管理公司的习惯是事必躬亲,同时会对很多业务细节直接下指令。同时公司的一项决策,陈西峰说不行就无法通过。
     但是,在今后,他不得不越来越放权。
     从集团角度来看,以前是一套完全大一统的业务和用人标准,但现在每个业务单元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的标准,因为对一个多业务集团来说,这样的管理本就是正常模式,在过去以增长为主旋律的时期,统一管理尽管粗放,但有利于集中力量聚焦在最重要的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时移世易,陈西峰今后需要让高管们将目光放在具体业务具体分析的精细化管理上。
     研讨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后,秦子杰、唐增龙、陈西峰都觉得收获颇多,为此决定每二个月相聚一次,轮流坐庄、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其实上,这才是成立天一盟的最真实的需求。
     与聪明人同行、与内行人对话,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更稳。
     当然,接下来秦子杰、陈西峰、陶宁、唐增龙还商量了如何进一步打压李氏集团的事情。
    喜欢。
  

第209章 管理模式的改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