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章 升米恩斗米仇[1/2页]

汉末求活 泰山平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郭磊想到这,越发的兴奋,一边调制浆糊,一边将这意思告诉了母亲。
     潘氏闻言大喜,“若当真如此,这什么浆糊当能活人无数。”
     说着,越发仔细的盯着浆糊的制作,“你且小心些,做的慢点。”
     活人无数之说并不夸张。
     莫说这时候,人们缺少营养,就算是他那个时代,有多少孩子得喝奶粉长大?
     要知道,那时的人可是衣食无缺,而眼下的人,别说鱼肉菜肴,就是能吃饱都难。
     好在这浆糊并不难做。
     只要有面,放了水,烧开也就是了。
     浆糊成了,郭磊晾了一会,用木棍试探了一下粘度,发现差不多了,便用木棍挑了,在布料上涂抹起来。
     一层层的千层底,就开始涂抹起来。
     潘氏满脸心疼的在旁边看着,这东西本没什么难度,跟做浆糊一样,一看就会。
     所以,很快潘氏接手,做的比他还要好,还要快。
     所谓千层底,就是将这些以浆糊沾了的布晾晒干,再用麻线细细的缝制起来。
     至于针,这时候也早就有了。
     在当今,铁棒磨成针其实并不是什么笑话,因为这时候的针,还真就是这么磨的。不过铁棒不好磨,所以,还有骨针,木针之类的东西。
     回头向胡铁匠说一声,看看能不能搞出来他印象中的针。
     即便不能,那弄一些锥子专门穿眼,再用针来缝制,也可节省不少针的损耗。
     接下来的时间,郭磊没功夫再惦记这千层底,忙的一塌糊涂。
     煤炭开采了出来,砖头等烧制的速度立即提了上来。
     史涣帮着寻来的瓦匠,也烧出了瓦当。
     按照规划,郭磊开始催促建设房屋。
     不过如此一来,人手的不足立即就显现出来了。
     农田那边,现在是一边耕地,一边种田,占据了人手的大头。
     其他的,作坊什么的,用人也不少。
     汛期将至,不知发不发水的郭磊,只能按照最坏的打算,让人加固河堤,顺带挖出围墙的地基。
     他是打算将自己的这地方,按照县城那等的规模来建造的。
     挖鱼塘,建设养殖场的事情,不用郭磊太过费心。
     可他得跟众人商议方位,顺序,尽量减少建造后拆之类浪费劳力的事情出现。
     至于水稻田的筹备,更是得他亲自来抓。
     别人这活还真干不了,没有几个种过的。
     好在赵四这些日子,又招募来了了四五百人,都是壮丁健妇,和孩童。
     让郭磊总算是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
     可赵四回禀说璐县,特别是安平里附近的流民就不多了。
     郭磊很不解,特意询问了方麻,才知道赵四说的并无差错。
     如今,他手里的人口,几乎都能跟县城相比了。
     至于乡里,也就一两千人的样子。
     人口遇到了瓶颈,除非能等到战乱起后,不然,人口没有办法再如先前一般快速聚集了。
     郭磊只能让赵四带人多转悠,走的远一点。
     顺便让他留心打听点山贼之类的情况,实在不行,就等巡逻队练出来,拉上去打点人口过来。
     这一天,郭磊正在院子里,看着郭氏将侯三在县城买来的几张熟皮子上剪下来的皮底,缝制在千层底上。
     千层底,在郭磊的有意推动下,潘氏带了安平里上百个针线好的妇人,早就制作了好几百双,如今,已经在里内开始流行起来了。
     当然了,材料都是这些人自己提供的。
     反正只是做鞋

第38章 升米恩斗米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