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的战争。青壮多战死,妇孺自然会变多。
如今雁门的鲜卑俘虏,拢共不过四五千,安排起来并不困难。
“太好了。”
草原上的女人,因为风霜露宿,加上经常喝马奶,不仅皮肤粗糙而且一身腥膻之气。汉人女子哪怕是个农妇,也绝对比草原上的女人强太多了。
鲜卑之所以一直进攻中原,除了生活所迫之外,未尝不是出于对大汉生活的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否则也不会有许多的胡人部落聚集在长城内外,不愿远离了。
若是以后的孩子还能是汉人……
不少鲜卑俘虏开始激动起来,“若真能如郎君所言,我等愿意成为汉家婿!”
“我等定会好好的当战俘,绝不敢偷懒!”
“都听君侯的……”
当然,也有不少默然不语的。
不过眼下的这个情况,郭磊已经很满意了。
对于大汉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他是不满意的。
南匈奴多少人?二十来万众罢了,握有五千万人口的大汉,竟然靡费两百年之久,还没有将其同化。
简直就是失败!
现在就让他从鲜卑战俘开始吧,如果,三年后,他说话还算数的话……
“不必着急,如何选择,尔等不妨思忖一夜,若还有想要离去,一心北上求死者,明日可向本侯言明。”
郭磊目光一扫,“本侯悉数释放,决不食言。现在,我要与先生商议要事……”
“我等不打搅君侯了,走,走。”
适才那鲜卑汉子第一个站了起来,带了那几人到旁边去了。
“君侯真是言语如刀啊,只是汉夷终有别,如此举动,君侯就不虞自损声威?”卫向主动开口了。
“大汉对胡人多为伐交分化,以夷制夷。征调其众征战消耗。”
郭磊笑笑,“南匈奴归顺至今,两百五十载有余,自日逐王比归附,朝廷设护匈中郎将以来,也逾一百五十载。”
“南匈奴王庭却仍在美稷,汉夷之别,恍若泾渭。以至朔方,西河,五原等郡大部,为其所据。今虽征发如旧,然一旦大汉稍露动荡,或其自觉难以承受,必会反噬。”
“鲜卑,乌桓,诸多异族今日多有居塞外者,久慕汉德,然而,大汉对其一不派官,二不收税,三不齐民,仅以上贡一二便恩养如旧。”
“以至于这些胡人,今日为贼,聚众抢掠,他日为民,便难惩戒。恍如寄生在大汉躯体上之疥癣之疾。若身体强壮,抓挠即可。然一旦身体孱弱,或安抚不当,其必为跗骨之痛。”
“凉州羌人之乱,动荡百年,便是明证!”
宁向目光灼灼,身子渐渐坐直,“郎君莫非有了解决之道?”
“无他,杀伐与教化尔。”
郭磊眉头微挑,语气带着一丝低沉,“对其桀骜不逊者,屠之。灭其脊梁,断其野望。移其根基,毁其社稷,灭其文教,断其传承!”
“对其一心归汉者,拆散其众,迁居诸地。令其修汉学,习汉礼,讲汉语,。重塑大汉之思想,另立大汉之魂魄。如此三代以后,其后人焉知何为匈奴,何为鲜卑,何为乌桓?皆为汉民尔。”
与其被动的接受民族融合,这时候的大汉应该放下身姿,主动的去吞并,融合他们!
宁向呼吸急促,“草原甚大……”
“以城为点,以路为线,以散布村落为星火,可燎其原,绝其后!尽收北疆为汉土!”郭磊断然道。
其实不用整个草原都占据。
只要再向北推进五百里,那便占据了草原大多数能放牧的地方了。再北边,选择其肥沃宜居之处,筑城占据就是了。
宁向摇头,哑然,“北地苦寒,郎君想当然尔……”
郭磊笑了,“我知有一物,名为棉花。其如粮食可种植,其絮如雪,保暖远胜皮草。若广种四方,以我大汉百姓之吃苦耐劳,自可承受。再者,北地多畜牧。辅以利诱之……”
宁向一把抓住了郭磊的手腕,“当真有此物?在何处?”
“海外。”
宁向松手,喃喃道,“若真如郎君所言,或可一试。大汉寒门士子极多,以名利诱之,未尝不可。郎君雄才,竟怀这等百年之计,忠不如也!”
煌煌大汉,就当有这种海纳百川包容并收的姿态,有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能力,有教化万族牧民四海的气概!
这,是历史赋予大汉的重任。
行大仁,举大义,不负使命!
其实说起来容易,可操作起来,难比登天。
郭磊轻叹道,“真理,只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对那些胡人,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今日得见先生,这才一吐为快,实在是孟浪……先生适才自称忠?莫非宁向只是化名?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喜欢。
第316章 大汉的历史使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