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预早早安排杨难敌配合自己表演。
     为的就是给这些氐羌各部首领下套。
     让他们之间稳固地盘,不再有彼此间的兼并。
     只要他们能维持分裂的状态,不出现什么盟主,什么统一的趋势。
     那汉军就能把他们逐一击破,分化瓦解,直至最后的彻底控制。
     后世的满清朝廷,就是利用类似的策略,把西南一带的各种土司给收拾的服服帖帖。
     当然,前提是明清两军拉锯战,已经大量消耗的各部土司的实力。
     现在汉军兵威鼎盛,刚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陛下,英明仁慈,我等蛮夷之人,愿意永远侍奉,永远当大汉的忠犬!”
     杨难敌顿时高声大呼。
     几个与杨难敌交好的氐人首领,顿时也是跟着附和。
     其它的氐羌首领见转,也都是齐声山呼万岁。
     只有一些势力强劲,大有兼并其它部落架势的首领不太愿意。
     “尔等皆是有功之臣!当初勘平胡虏,朕是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的。”
     刘预一边说着,一边扫视了一圈众人。
     不少的氐羌首领听到这话,顿时就是脖子一缩。
     他们当初可没有少给匈奴献媚,甚至是出兵助战者也是有之。
     如今刘预提起这个话,自然是让他们极为害怕。
     就怕清算旧账。
     “所以,朕已经决定,等到勘定各部疆界以后,就派将吏往西征伐,湟水青海一带的土地,也都算是丰美,一直在若羌人的手中,实在是有些浪费。”
     “若是能把湟水青海一带收入大汉治下,朕肯定再与你们均分疆域。”
     刘预此话一出,一些部族首领都是蠢蠢欲动起来。
     西面的若羌,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部落名。
     而是生活在后世青海高原一带的各部的统称。
     这些部落虽然也号称某某羌,但是与秦州陇西一带的氐羌想比,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
     特别是他们的生产水平,更是落后氐羌一大截。
     只不过他们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才导致相安无事。
     “陛下,若羌土地贫瘠,难道有什么价值不成?”
     杨难敌率先问道。
     “那是当然,湟水青海一带,虽然有严酷寒冬,但是开春以后,也都是有雪山融水,几乎没有干旱的威胁。”
     “不管是耕种,还是畜牧,那都是一顶一的好地方。”
     刘预随后又是描绘了一番若羌地盘的好处。
     许多不明就里的氐羌首领,都是只听了一个热闹。
     而那些与若羌人相邻的部族,则是知道刘预所言基本不虚。
     若羌人的地盘,的确是罕有干旱一说。
     单只这条,就让许多世居陇西的氐羌首领大为动心。
     因为陇西一带实在是太干了。
     干旱的干。
     几乎是三年就有一旱。
     不仅是粮食绝收,许多的人畜饮水都是问题。
     所以,整个陇西的氐羌虽然是农耕居多。
     但是经常随意迁徙。
     就是因为要寻找水源地。
     “只要是去征讨若羌,那就是替大汉开疆拓土。”
     “就如同当年宗周功臣替天子开疆拓土一样,朕不仅要封赐土地,还会给你们提供兵器物资的支持。”
     “甚至是甲胄,朕也愿意派人售卖给你们。”
     刘预的话,立刻引爆了一些人的野心。
     他们这些氐羌,也都是知道掳掠的好处的。
     只不过,之前的邻居们一个比一个穷,就算是抢掠,也是要饭的抢要饭的。
     实在是没有什么甜头。
     如今刘预一通描绘,再加上为国征讨的名头一上,立刻就动心了。
     “湟水青海的富庶,可不仅仅是只有土地。”
     刘预见状,立刻趁热加一把火。
     “而且湟水青海遍地盐湖。”
     “不,不应该叫盐湖。”
     “应该叫做盐池!”
     刘预开始绘声绘色的描述青海高原上大大小小的盐湖。
     当听到高原上的盐湖产量,几乎用不尽的时候。
     所有的氐羌首领全都是大口喘起了粗气。
     那可是食盐啊!
     在陇西的地界上,食盐几乎和粮食一样重要的东西。
     并州、益州的盐池售卖到这里,那都是比粮食贵上数倍的存在。
     “陛,陛下,湟水之上,真的有盐池?”
     杨难敌的语气有些微微颤抖。
     刘预这些话,可没有提前告诉他啊。
     “不错,不仅有,而且盐池数量众多,给你们每一个部落分两个,恐怕都分不完!”
     刘预非常肯定的说道。
     “每部两个,还分不完?”
     杨难敌顿时眼睛冒出精光。
     “陛下,这么大好处,那些若羌人为什么没

第575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