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扭扭的草稿画,这也仅仅是小雅猜想的情况,并不是真正的环境原貌。毕竟不能实际勘测,只能通过想象,大概的画出来。只要目的达到了,没有必要追究过多的细节问题。
画面中赫然是一个圆形,圆形中间贯穿了一条S型的曲线,只是这S的两头并没有与圆形完全碰触,留有了一丝空隙。中间又标注了一些洋流流动的方向箭头,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状态。
大家都不是笨蛋,一看这简单的图,都知道了原来两天以来,他们一直都在转圈。不禁深吸了一口冷气,要不是小雅发现此事,这地方真是个绝地啊!
虽然图画摆在大家的面前,只不过大家也很好奇,小雅到底是怎么想出这样一个画面的。要知道,他们也在船上,浓雾都是一样的,完全看不出什么异样来。唯一能够代表点什么的就是洋流了,只是视距只有近十米,除了船下的海水能看到,根本就无法想到洋流这层次。
小雅也不卖关子,立马给大家解惑,说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没有,这个区域里几乎没有什么大浪。当我们撤出风帆之后,所有行进依靠的都是洋流。只要洋流去哪,我们就去哪。从一开始我就计时,船上又有码表,每隔一分钟,我就记录一次时速。洋流流速的不同,自然我们航行的速度也不一样。当然,这也不能代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个环形的。”
“经过这么久时间以来,我反复统计了每次时间的航速,发现很多次数据都重复出现了。但也有一些数据无法对上,因为船在航行,不可能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但是相同的数据让我得到了启发,由于我们航行的时间这么久也没驶出迷雾,所以我就猜测这个迷雾覆盖地是个环形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会反复出现相同的数据,因为这组数据出现了6次,所以说,我们很可能转了6圈了。”
“当然,另外还有一些没有对上的数据,也是成片出现的。每到某一个时间段,就会出现,但是数据的变化又不是很大。所以我觉得这是洋流受到了别的作用力,导致流速不稳。图画上的S型线,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堵墙,把撞到的洋流反弹回来,再融入整个洋流。周而复始的进行,这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世界,循环反复。不管这迷雾之中是否能在这堵墙,现在知道了洋流的运行轨迹,我们找到出路就方便多了。”
“我大概推算了下时间,和平均航速,大概得出了这个迷雾范围直径差不多60公里,如果贯穿行驶,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过这也是理论假设,真正航行时,大概时间要半天吧。因为我们不能顺着洋流了,尽量要与它保持垂直航行。过程中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反弹回来的洋流,但是只要保持这个行驶的方向,肯定能够走出这个迷阵,最多运气不好花费的时间长一点。”
经过小雅详尽的解释后,大家边看图,也大概明白了小雅表达的意思。很多时候,问题说出来很简单,当自己去解开谜底的时候,但却是难以着手。经过小雅不懈的努力,解开了这把锁。
喜欢。
第160章 解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