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传承坚守,归乡救馆[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城全景,上面还有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影子。
     “你知道是谁搬走的吗?有没有留下记录?”他追问。
     阿帕摇头:“没人敢管,大家都怕惹麻烦。你爷爷走了以后,这里就变了样。没人再愿意提老茶馆的事。”
     林砚沉默了片刻,抬头看向天边最后一抹余晖。
     他沿着老巷一路前行,最终来到社区办公室门前。
     书记姓马,是位年近五旬的维吾尔族干部,和爷爷交情很深。
     林砚整理了一下情绪,推开办公室的门。
     “马书记,我是林砚。我想谈谈老茶馆的事。”
     书记抬起头,他示意林砚坐下。
     “我知道你是谁。你爷爷是我敬重的人。”
     林砚点头,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开几页密密麻麻的调研数据和案例分析。
     “这是我大学期间做的研究。我们可以用‘非遗+文旅的方式,将老茶馆打造成一个活态文化空间。不只是保护建筑,更是让老技艺、老故事重新活起来。”
     他说得很认真,眼神坚定。
     马书记听完,轻轻叹了口气:“你说得有道理。我也舍不得这地方。可是……上面压力大啊。”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泼在林砚心头。
     马书记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手指轻敲着桌面,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小林啊,你爷爷当年为了这片老城区操碎了心,你是他的孙子,我自然愿意听你说完。”
     书记叹了口气,“但你也知道,现在是棚改的关键期。王主任那边已经准备启动拆迁流程了,上面的压力很大,资金也有限……”
     “我们可以申请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资金!”林砚急切地打断。
     “而且,我可以联系大学导师,争取非遗研究团队支持。我们还可以和文旅公司合作,打造一个‘沉浸式文化体验区——游客来了不仅能喝茶,还能看铜匠打壶、绣娘织锦,甚至可以参与制作艾德莱斯绸……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他说得热血沸腾,眼里闪着光。
     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他不能放弃。
     马书记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那片斑驳的老巷。
     “你这孩子,有你爷爷当年的样子。”他低声说,“可现实不像论文那么理想化。拆迁方案是上级定的,不是我说不拆就能不拆。”
     林砚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知道这不是一句“压力大”就能搪塞的事,但更清楚,如果现在不站出来发声,老茶馆就真的完了。
     “请您再给我一点时间。”他站起来,“哪怕只是暂缓拆迁,让我把资料整理好,提交给文化局。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不会放弃。”
     马书记看着这个年轻人,眼神中多了一分动容。
     “好吧。”他最终点头,“我给你三天时间。但这事不能声张,不然王主任那边也不会同意。”
     林砚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离开社区时已是夜色四合。
     老城区的灯火昏黄,街角传来断断续续的热瓦普琴声,还有老人低吟的民歌,像是风中飘散的叹息。
     “我不能让爷爷失望。”他低声自语,眼中燃起一丝倔强的光。
    喜欢。
  

第1章 传承坚守,归乡救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