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遗址之下,历史苏醒[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来得真快。”他接过材料,翻了几页,脸色逐渐沉了下来。
     “这是实证,”林砚语气平静,“赵明远的人已经着手篡改历史建筑数据,如果不及时制止,这些文化遗产可能会被当成‘普通旧房拆除。”
     刘志刚沉默片刻,合上文件袋,轻叹一声:“我会启动内部调查,但有些事……不是查就能查清的。”
     林砚看着他,眼中没有愤怒,只有坚定:“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真相,那谁还愿意守护这片土地?”
     黄昏时分,林砚回到老城区,天边火烧般的晚霞映照着青灰色的土墙。
     他走进修复中的老茶馆遗址,看到古丽米热正拿着激光扫描仪对一堵被封死的墙面进行测量。
     “这面墙背后……感觉不太对劲。”她抬头,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墙体结构显示这里有个夹层,而且表面有颜料残留。”
     林砚走近,伸手轻轻敲了敲墙面,果然传来轻微的空响。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古丽米热点点头:“要不要凿开看看?”
     林砚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小心点,先找人评估结构安全。”
     几个小时后,在尘土飞扬和工具敲击声中,一段尘封的历史缓缓揭开了它的面纱。
     随着最后一块砖被移开,一幅保存完好的壁画渐渐显露出来——画面上,是典型的清代维吾尔风格,线条流畅,色彩饱满,人物栩栩如生。
     中央一朵巨大的石榴花盛开,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古丽米热屏住呼吸,指尖轻触画面边缘:“这是……几乎没怎么风化的状态,太罕见了!”
     林砚站在壁画前,久久不语。
     他的目光落在那朵石榴花上,记忆忽然翻涌起来——爷爷曾说过:“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紧紧贴着心。”
     可现在,这幅隐藏多年的壁画却像是某种刻意的掩盖。
     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封死它?
     又是谁的手笔?
     消息传开得比风还快。
     不到天亮,自治区文物局便派出专家团队赶到了喀什老城区。
     几名考古与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围着壁画仔细勘察,时而低声交谈,时而用仪器扫描记录。
     “这是阿卜杜勒·热依木家族的作品。”一位年过半百的专家指着壁画角落隐约可见的落款,“他是19世纪中期活跃于南疆的重要维吾尔族画师,作品大多已毁损,完整留存下来的极为罕见。”
     古丽米热立刻架起三维扫描仪,开始对壁画进行高精度建模与色彩还原。
     她的神情专注而兴奋:“如果我们能将原始色调复原出来,这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更是民族融合的重要物证。”
     林砚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临时搭建的工作台,打开随身携带的档案夹。
     昨夜他在刘志刚办公室带走的一摞旧资料中,发现了一份关键性文件——一张泛黄的地契复印件。
     地契上的时间是清光绪年间,清楚写着这座宅邸最初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麦麦提·艾买提的维吾尔族商人。
     而非赵明远公司提交的所谓“上世纪五十年代改建”的虚假材料。
   

第30章 遗址之下,历史苏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