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指尖温度,古城记忆[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视频剪辑完成后,标题定为:
     《喀什老城的呼吸声——你见过还在敲打铜壶的手艺人吗?》
     发布不到一天,点赞破万,评论区炸了锅:
     “这是我爷爷年轻时候生活的地方,太感动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风!支持非遗保护!”
     “能不能报名参加夜市?我想亲手体验一次艾德莱斯绸织造。”
     与此同时,林砚联系了当地的文化公众号,发起话题互动:
     【我愿意为非遗点亮一盏灯】
     短短两天,志愿者报名人数突破百人,连附近小学也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消息传到市场管理所,马建国脸色变了。
     再见面时,他的态度明显松动:“只要不影响市容秩序,可以特事特办。”
     林砚点头致谢,却没有放松下来。
     那天晚上,阿依夏独自坐在织机前,手指飞快穿梭。
     她连夜赶制了几件小型艾德莱斯绸样品,打算在市集上做现场织造演示。
     她还准备了教学小卡片,教游客如何辨识绸面纹样的含义。
     阿依夏连夜赶制了几件小型艾德莱斯绸样品,打算在市集上做现场织造演示。
     与此同时,阿帕也答应在摊位旁设“刺绣体验区”,并带来了一批旧布料供孩子们练习缝线。
     两位女性手艺人一个守着织机,一个坐在针线篮前,虽是临时布置的摊点,却充满了生活与传承的气息。
     林砚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意。
     他的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
     “没想到喀什还有这么有温度的地方!”
     “这才是新疆的味道。”
     “我在直播间看哭了,原来这些手艺还在有人坚持。”
     林砚的心头一阵暖流涌动。
     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是日复一日的沟通、协调、争取和理解,才换来的盛会。
     就在他转身准备去检查展位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你这步棋走得真险。”
     回头一看,是马建国。
     对方穿着整洁的制服,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但眼里藏着不悦。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林砚淡淡回应。
     “你知道现在上面对这种活动的态度很敏感吗?如果真出了事,谁来担?”马建国语气中带着警告。
     “只要不出事,就是成绩。”林砚直视着他,“你也看到了,百姓愿意参与,游客愿意驻足,文化有了出口。这不是比任何政策文件都更有说服力吗?”
     马建国沉默片刻,最后冷笑一声:“那你可得盯紧点,别让什么意外坏了这好局面。”
     说完,他转身离去,脚步沉重。
     林砚没有应声,只是抬头看了看天空。
     这只是第一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而在角落里,阿依夏悄然将一块刚织好的艾德莱斯绸收起,又从箱底取出一张泛黄的图纸。
     那是父亲留下的染色配方,从未对外公开过。
     她轻轻摩挲那张纸,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第35章 指尖温度,古城记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