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喀什往事,代代相传[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排,等会儿闭幕式的时候,有几个年轻人要上来讲点什么。”
     林砚一愣:“谁?”
     马合木提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道暖阳:“他们会告诉你答案。”
     林砚皱眉,还想追问,却被阿依夏拉住手臂:“别问了,听他的。”
     他转头看向那个总是爱记事的老邮差,对方只是神秘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林砚心头一动,隐隐觉得有什么东西即将发生,就像当年爷爷站在茶馆门口,看着第一缕晨光照进喀什老街时的那种感觉——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而明天,终将有人去歌唱它。
     闭幕式开始时,阳光透过老茶馆的雕花窗棂洒进来,在地板上织出一片斑驳光影。
     林砚站在展厅中央,看着人群中的孩子拉着父母的手指着展品,忽然想起爷爷的话:“记住,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东西,是活在心里的光。”
     他正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做,舞台一侧的布帘微微晃动,一群年轻人悄悄走上台来。
     他们穿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神情认真而庄重。
     阿依夏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你没问他们是谁吧?”
     “我还没来得及。”林砚低声回应,目光紧紧锁定台上。
     朗诵剧开始了。
     第一个开口的是一个戴白帽子的维吾尔族青年,他用母语念出一段赵师傅的笔记:
     “1976年,春,铜壶修补完毕,麦合木提大哥说这是他父亲传下来的。他说这些器物就像人,有生命、有记忆。我问他,如果有一天没人修了怎么办?他说,那就把它唱给明天的人听。”
     紧接着,一个哈萨克族姑娘接过话头,用流利的汉语念起她祖母口述的历史片段。
     随后,一个汉族女孩站出来,翻开一本泛黄的日记本,轻声朗读:
     “今天,我在喀什河边看见了第一片艾德莱斯绸,像天边的霞光落进了水里……这里的人比我想的更坚韧,也更温柔。”
     声音交织,语言交错,却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奇异的和谐。
     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有人眼眶泛红,有人轻轻拍手,还有人低头拭泪。
     林砚望着这群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些人是谁了——他们是赵师傅的孙子、是知青子女、是曾在老街长大的孩子们,如今回到这里,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片土地的记忆。
     朗诵结束,全场沉默了几秒,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吐逊奶奶颤巍巍地站起来,朝着那群年轻人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喃喃说着什么,库尔班叔叔赶紧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林砚走到台前,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们,谢谢所有愿意把故事讲下去的人。我们做的不只是展览,是一场记忆的延续,是对未来的承诺。”
     掌声再次响起,如潮水般席卷整个老茶馆。
     夜色渐深,人群陆续散去,老茶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林砚独自坐在角落,翻看着马合木提留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
     “你看,故事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它们只是等着被重新说起。”
     他笑了,笑容中带着释然和期待。
    喜欢。
  

第48章 喀什往事,代代相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