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章 乡愁记忆,振兴故里[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在某天夜里,林砚收到一封邮件——那位摄影博主发来的,表示愿意为民宿拍摄一组宣传片,甚至可以帮助对接旅游平台资源。
     消息一出,整个老巷都沸腾了。
     然而林砚却陷入沉思:热度来了,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也会带来更多挑战。
     比如标准流程、服务质量、人员培训……他们准备好了吗?
     他抬头望向天空,星光依旧璀璨,就像当年爷爷带他看星星时一样。
     “要快一点。”他低声说。
     阿依夏走过来,拉起他的手:“我们一起。”
     这时,热依娜递给林砚玛仁糖馕,酥脆香甜,带着一丝蜜糖的温润与核桃的厚重。
     这是她培训邻里制作的第一批标准化伴手礼,包装上印着“喀什·老巷记忆”的商标。
     “第一批五百个已经订完了。”热依娜笑得眉眼弯弯,“有个旅行团说要带回去当礼物。”
     林砚咬了一口,点点头:“味道比上次更均匀了,火候掌握得很好。”
     “那是当然。”热依娜拍拍围裙上的面粉,“我请阿帕大妈教她们揉面的手法,连李建国都偷偷学了几招。”
     果然,没过几天,李建国便推出了“老巷早点套餐”——包子、奶茶、馕饼三选一或全配,装进手工藤编篮中,由配送员每日清晨送至客房门口。
     为了方便管理,他还和热依娜合作开发了一个微信群预订系统,客人提前下单,后台自动排班配送,既节省人力,又提升了效率。
     “现在年轻人喜欢这种服务。”李建国挠头笑道,“我儿子说这叫‘智慧民宿。”
     林砚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许多。
     这些微小的生意正在编织出一种新的生活节奏,也让这座老城区焕发出久违的生命力。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
     是一条来自台湾游客的消息:
     “林先生,谢谢你们的热情招待。我和父母商量过了,明年春天我们要一起来住几天。他们一直想亲眼看看你说的‘老巷夜话。”
     林砚望着窗外正在修缮的第五座院子,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铜器敲击声。
     努尔江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打磨新门框上的雕花,动作虽略显生涩,却充满希望。
     “等你们来的时候,这里会更好。”他轻声说。
     当天夜里,一封邮件悄然抵达刘倩的邮箱。
     主题:关于2025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工作的通知
     林砚看完后,没有立刻宣布。
     他只是将邮件转发给团队核心成员,并在群聊里写下一句话:
     “我们要把每个院子都当成第一个来对待。”
     风从巷口吹进来,带来远方的回音,也唤醒了更多沉睡的可能。
     阳光穿过斑驳的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林砚站在第五座院子的天井中央,环视四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满足感。
     这座老宅原本破败不堪,屋脊塌陷、墙面开裂,连门框上的雕刻都模糊不清。
     但在努尔江和几位年轻人的努力下,如今已焕然一新。
     木雕重新

第57章 乡愁记忆,振兴故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