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草原考验,信念不移[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砚立刻冲过去,一把扶住老人的手臂,将他稳住。
     然后他又帮着把货物重新绑好,直到确认没有遗漏才继续前进。
     这一幕让许多牧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这不是一个城里来的读书人该做的事。
     “你比我想的能吃苦。”木拉提凑过来,脸上挂着难得的笑意。
     林砚喘着粗气笑了笑:“我只是不想成为累赘。”
     夜幕降临,众人找到一处废弃的冬窝子歇脚。
     这是一个由泥土和树枝搭建的小棚屋,勉强可以挡风。
     然而,就在大家刚刚安顿下来,一阵猛烈的风突然席卷而来,屋顶被掀翻,几只小羊羔惊恐地逃入风雪之中。
     “快!追!”木拉提大声喊道。
     林砚二话不说抓起随身携带的绳索和帆布,冲进风雪中。
     他在黑暗里摸索,终于在一棵歪脖子树旁找到了三只瑟瑟发抖的小羊。
     他用身体为它们挡住寒风,一点点将它们引回营地。
     回到窝棚后,他立刻协助加固结构,用绳索固定四角,再用帆布盖住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整个过程他没有一句怨言,动作虽略显笨拙,却始终坚定有力。
     夜深了,风渐渐小了些。
     牧民们围坐在新搭的帐篷里,点燃了火堆。
     有人开始弹奏马头琴,有人轻轻哼起古老的歌谣。
     林砚悄悄打开录音笔,将设备藏在衣领下方,用眼神示意角落里的阿丽娅。
     她会意地点点头,悄悄架起相机,镜头对准了那几位吟唱的老者。
     火光下,他们的脸上布满皱纹,仿佛刻满了草原的岁月与风霜。
     歌声低沉而坚定,讲述的是祖先如何穿越暴风雪寻找水源、如何在陌生土地上扎根的故事。
     那是属于这片土地的记忆,是哈萨克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根脉。
     木拉提坐在林砚身旁,听着熟悉的旋律,神情渐渐柔和,眼眶微微泛红。
     他低声说:“这是我爷爷唱过的。小时候,我总趴在他膝盖上听他唱这些歌。后来他走了,我以为这些声音也会慢慢消失。”
     林砚侧头看他,轻声问:“你会唱吗?”
     木拉提笑了笑,摇了摇头,“我只会几句……但我记得每个音调。它们就像风,吹过心上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来自哪里。”
     林砚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旅程,而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这些声音和画面,将来会在喀什老城区的非遗展示馆里播放,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他轻轻按了按口袋里的录音笔,心里默默许下一个承诺:一定要把这些故事讲出去,让更多人听见。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营地已开始骚动。
     众人陆续收拾行囊,准备继续启程。
     林砚走出窝棚,迎面撞上了巴合提大叔。
     老人站在一处高坡下,手里捧着一块烤干肉,递到他面前。
     “吃吧,”巴合提语气平静,目光却透着认可,“你已经是我们的人了。”
     林砚怔了一下,随即双手接过干肉,郑重地点头:“谢谢您。”
     这一块干肉并不贵重,但它承载的意义却沉重无比。
     在这片土地上,信任不是靠言语赢得的,而是用行动和经历换取的。
     林砚明白,从这一刻起,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外来者,而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他咬了一口干肉,咸香入喉,心头却比这更热。
     队伍重新整备,驼铃叮当,踏雪前行。
     就在太阳完全升起时,前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年轻的骑手策马而来,脸色凝重。
     “前方道路被大雪封死,通往夏季牧场的主道完全不通了!”他大声喊道,“必须临时改道!”
     队伍顿时陷入短暂混乱,议论声四起。
     林砚站在人群中,眉头微皱,脑海中飞快回想着之前研究喀什古地图时看到的一条隐秘路线。
    喜欢。
  

第61章 草原考验,信念不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