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章 雪地足印,血脉相连[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明远眯起眼睛:“你们的计划听起来不错,但风险太大。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你们能撑多久?”
     林砚没说话,只是将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谈判持续到深夜,最终仍未达成一致。
     李明远离开时留下一句话:“我们等你们的答案。”
     风呼啸而过,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条蜿蜒的小径。
     林砚站在冬窝子旁,望着远方渐行渐远的车灯。
     阿丽娅默默收起相机,镜头里,是老人紧锁的眉头、年轻人激动的眼神、还有林砚站在雪地里那个孤独却坚定的身影。
     她按下回放键,屏幕上闪过一张张面孔、一句句对话。
     她决定剪辑成一部短片。
     今晚的篝火晚会,或许会成为改变一切的契机。
     篝火在夜色中熊熊燃烧,火星噼啪作响,映照着一张张被风吹得粗糙却真挚的面孔。
     阿丽娅站在人群边缘,手中的摄像机已经换成了投影仪,一块临时搭起的白布挂在毡房外侧,成了今晚的银幕。
     “大家安静一下。”她开口。
     人群渐渐聚拢,年轻的牧民、年迈的老人、抱着孩子的母亲纷纷坐下,目光落在那块晃动的布上。
     林砚站在一旁,望着那一双双期待与忐忑交织的眼睛,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影像的力量,远比语言更直接,也更容易点燃情绪。
     画面亮起,第一帧是暴风雪中的伊犁河谷。
     镜头扫过风雪肆虐的山道,转场途中的一队牧人正艰难前行,木拉提的父亲背着孩子,巴合提大叔牵着马,林砚则在雪中推着一头陷入泥泞的羊。
     风声、马嘶、呼喊混杂在一起,仿佛将所有人再次拉回那个寒冷而真实的夜晚。
     接着,是一段谈判桌上的实录。
     李明远的笑容、合同的封皮、牧民们低声议论的模样,还有林砚那份写满细节的报告被一页页翻过。
     画外音是林砚的声音:“这不是放弃传统,而是让它活下去的方式。”
     人群中有人低语,有孩子拉着母亲的手问:“我们真的可以自己做主吗?”
     阿丽娅继续播放下一幕: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学习编织草绳,老人们讲述祖先的故事,游客在冬窝子前拍照留念……这些画面没有修饰,也没有剧本,却真实地展现了另一种可能。
     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木拉提站在山头眺望远方的身影,字幕缓缓浮现:
     “如果连我们都不守护自己的根,谁还会记得我们是谁?”
     篝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沉默如潮水般涌来。
     随后,一个老人站起身,轻轻拍了拍巴合提大叔的肩,低声说了句什么。
     其他人也开始点头、交换眼神。
     巴合提大叔缓缓起身,走到篝火中央。
     他的声音格外清晰:“我们哈萨克人走过雪山、穿过荒漠,不是为了住进水泥楼房。我们是草原的孩子,我们的帐篷不能变成标本。”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砚,语气沉稳如铁:“林砚,你说怎么做,我们一起干。”
     此刻,年轻人高声欢呼,几个年长者虽仍面露犹豫,但也缓缓点头。
     林砚松了口气,嘴角刚刚扬起一点笑意。
     木拉提已经牵好了马,巴合提大叔正在点检羊群状况,阿丽娅则默默调整着相机角度,捕捉这即将到来的一切。
     “我们得马上出发。”林砚声音沉稳有力,掩饰住内心的震荡,“天气不妙,转场不能再拖。”
     巴合提点头,一挥手:“走。”
     队伍动了起来。
     几百头羊在风雪中缓缓前行,像一片漂浮在白色海洋上的云。
     远处山影模糊不清,天地之间只剩风声与脚步声交织成一张密网,紧紧罩住所有人的心。
     林砚骑在一匹棕色马背上,紧跟着队伍中央。
     风越来越大,吹得人脸生疼,视线也被雪花遮蔽了一半。
     他不断回头查看队尾情况,心里隐隐不安。
     刚走了不到五公里,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羊群惊了!”有人喊。
     只见领头的几只母羊突然失控,冲下山坡,

第67章 雪地足印,血脉相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