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章 民族共融,古韵新风[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收起文件,嘴角扬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我尊重议事会的决定。不过下次,我会带来一份更符合你们心意的方案。”
     林砚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丝不安。
     努尔江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
     三天后,阳光明媚,老茶馆门前人头攒动。
     “多民族共治示范点”牌匾在众人注视下缓缓挂起,金色字体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林砚站在台阶上,望着台下的居民、艺人、商户和孩子们,心中涌起一阵踏实的暖意。
     “议事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声音坚定而清晰,“我们的目标,是让这片土地真正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
     就在这时,热合曼大叔悄悄走到林砚身边,低声说道:“你小子……有点意思。”
     林砚一怔,随即笑着点头:“谢谢您这么说。”
     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老茶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林砚独自走进内堂,刚坐下,门口传来敲门声。
     “请进。”
     进来的是刘淑兰,手里拿着一封信件,神色略显凝重。
     “自治区文旅厅发来的通知,”她将信递给林砚,“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文旅扶持计划的竞标消息……已经开始征集项目方案了。”
     林砚接过信,眼神微变。
     “各位,”他的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这次‘历史文化名城扶持计划是国家级项目,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宣传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他停顿了一下,“我想代表喀什老城区去竞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音落下,屋内一片沉默。
     热合曼大叔率先皱起眉头:“你们能赢吗?别把我们赔进去。”
     林砚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我们会赢,因为我们讲的是真实的故事。”
     阿依夏坐在角落,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
     她知道林砚不是说空话的人,而是将这些年他们走过的路、流过的汗、守望的文化都装进了心里。
     乌拉音抿了口茶,低声道:“你要怎么做?”
     “我们得有一个完整的文化展示方案,涵盖非遗传承、活态街区运营、多民族融合社区治理模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评委看到这里的生活气息,而不是被包装出来的‘民俗景观。”
     这句话像是戳中了某些人的心事。
     会议室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有人开始低声讨论。
     努尔江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林砚。
     会议结束后,天色渐暗。
     林砚走出茶馆,晚风拂过脸颊,带着些许凉意。
     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老屋,心中默念:这一次,我们不能输。
     而此刻,在不远处的织坊里,阿依夏正专注地调试摄像机的角度。
     她身后的架子上挂着几匹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每一道纹样都藏着岁月的痕迹。
     “灯光再调亮一些,我要拍出手艺人的眼神。”她边调整镜头边对助手说道。
     织布机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像是时间的脉搏。
     她选了一块爷爷留下的老绸布铺在背景墙上,那是几十年前的手工织品,经纬间透出时光的温度。
     “这段视频不仅要展现技艺,更要让人看见手艺人背后的坚持。”阿依夏喃喃自语,“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这不是表演,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她按下录制键,手指灵巧地穿梭于丝线之间,动作流畅如歌。
     织机吱呀作响,如同古老的回响。
    喜欢。
  

第90章 民族共融,古韵新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