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章 光影留痕,文脉永续[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文化复兴实验。”他说这话时,眼神坚定如铁。
     风起前夜。
     林砚站在茶馆斑驳的木梁下,手中握着一沓重新编排过的申报资料。
     “我们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框架走下去了。”他环视一圈围坐桌边的核心成员,“艾尔肯在背后动了手脚,评委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我们必须让整个方案更有说服力,更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不是为了申报而申报,而是为了这片土地、这些人的生活。”
     阿依夏坐在角落,手里还握着刚剪辑好的视频素材,眉头微蹙:“你是说……我们要推翻之前的版本?”
     “不,”林砚摇头,“是升级它。我们需要更真实,更有力的故事,而不是一堆数据堆砌出来的模型。”
     他起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历史、技艺、民生、未来。
     “这四个板块必须各自成章,又彼此呼应。”他说,“乌拉音叔负责历史部分,整理口述史和档案;阿依夏你负责技艺,尤其是艾德莱斯绸的传承过程;努尔江你从民生角度切入,讲清楚项目如何改善居民生活;我来统筹未来规划,并设计展示逻辑。”
     乌拉音摸着胡子点头:“可以,但咱们这样分工会不会太分散了?”
     “不会。”林砚语气坚定,“我们要让每个故事都鲜活起来,像石榴籽一样,虽然小,但紧紧抱在一起才有力量。”
     第二天清晨,阳光刚刚洒进巷口时,阿依夏已经带着木拉提来到织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别光拍我操作织机,”阿依夏一边穿线一边说道,“我要把父亲教我辨识丝绸光泽的故事录进去。你知道吗?小时候我以为丝绸只有白色,直到他带我到河边,指着水中的倒影告诉我:‘真正的艾德莱斯,是阳光落在水波上的颜色。”
     木拉提迅速调整镜头角度,轻声道:“这段肯定动人。”
     阿依夏站起身,走到窗边拿起一匹刚织好的绸布,迎着光仔细端详,“还有这里,我要亲自剪裁一段,让他们知道这不是展览品,而是我们的生活。”
     “要不要加个晨光剪裁的画面?”木拉提建议。
     阿依夏眼睛一亮:“好主意。”
     与此同时,在另一头的老茶馆办公室里,努尔江独自一人翻看着一份由赵明远带来的资金协议草案。
     他的手指停在一页关键条款上,额角微微沁出汗珠。
     “回报周期至少五年,前期投入全权由资本方掌控……”他低声念道,心中挣扎不已。
     他理解林砚的理想主义,也认同非遗保护的意义,但他更清楚,老街要活下去,终究需要钱。
     可是,一旦签下这份协议,就意味着整个项目可能被外部资本牵制,甚至脱离本地人的掌控。
     他合上文件,目光落在窗外忙碌的乡亲们身上。
     最终,只是将合同收进了抽屉。
     这一夜,月光洒满老城,茶馆灯火未熄。
     阿依夏的视频初稿完成,努尔江的民生分析报告也接近尾声,乌拉音则将收集来的二十多份口述史资料整理归档。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终于能松一口气的时候,乌拉音突然敲响了林砚的房门。
     “林砚,我看了这些记录,有个想法。”他递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我们在讲述历史时,是不是应该加入‘多民族共居这一章节?”
     林砚接过本子,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几位老人回忆中的细节——不同民族邻里互助、节庆共享、手艺互学……
    喜欢。
  

第91章 光影留痕,文脉永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