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舆论这东西,向来都是被引导的, 毕竟人隔着网络, 了解到的事实有限, 所有认知全凭堆砌真相的文字,而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质疑的视频一出,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大部分人对于视频的第一反应是极为震惊, 然而这部分人根本还没来得及自我思考, 便被视频底下铺盖地的怒骂声带走了独自思考的能力, 他们随波逐流,跟随着评论里怒斥蒋妤以及《真相周刊》的观点进行质疑、指责与谩骂。
     一时间, 视频底下充斥着对蒋妤的怒骂声, 不堪入目的字眼比比皆是。
     然而除了这部分人之外, 姗姗而来的另外一部分《真相周刊》以及蒋妤的粉丝与其据理力争, 除此之外,也有人理智清醒,持中立态度。
     网上舆论在有心饶引导之下, 很快, 仿佛是盖棺定论了一般,风向一边倒, 所有人气势汹汹,找《真想周刊》要个法, 为什么要用这些假消息来愚弄他们。
     在这铺盖地的转发以及引导之下, 不到半的时间, 不少人心里, 对那则突然爆料的视频深信不疑。
     他们从内心开始怀疑蒋妤的节目,开始怀疑《真相周刊》的真实『性』,怀疑《真相周刊》是不是也像其他的新闻节目一样,为了博眼球,为了赚取收视率,得到观众的支持,扩大自身知名度而故意放大这些社会现象。
     舆论发酵的当,蒋妤便请去了台长办公室喝茶。
     陆台长的意见很明确,第一,尽快调查清楚视频中采访者反口的原因,第二,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蒋妤黑着脸从陆台长办公室出来。
     自从网上舆论出来之后,蒋妤的脸『色』就没好过。
     她并不在意有人往她身上泼脏水,可她不忍受的是,有人往她的节目泼脏水!
     陆台长的两点意见无可厚非,第一,以节目为主,第二,以星光台信誉为主。
     不管从哪点出发,舆论决不能继续再发酵下去,否则,因为这事万一导致星光台公信力度的下降,那这事可就大了。
     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媒体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注]
     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注]
     最严重的例子,莫过于最近备受冲击的慈善机构。
     因为节目播出之后,民众对于慈善机构公信力的缺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慈善机构募捐大大减少。
     如果星光台因此而步慈善机构的后路,那么往后星光台所发布的新闻内容不被民众接受、承认以及相信,星光台的信任危机将会彻底爆发。
     回到节目组,蒋妤召集全组人员开会,分派组内记者的调查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视频里,关于希望学所在地村民的反口问题。
     陈轲义正言辞,“师姐,这事交给我,希望学的事情是我查出来的,我来收尾。”
     陈轲这段时间在节目组的锻炼与磨砺蒋妤看在眼里,他的学习能力不错,做事细心,当初既然能将希望学的事情查出来,那么这件事由他去办,再合适不过。
     “行,这件事交给你,散会之后你马上过去,暂时最紧急的,是查清楚其中一所希望学。”
     陈轲点头,“我明白。”
     “蒋妤姐,奥斯仓库起火的事情呢?”
     蒋妤顿了顿,这件事过去久远,所有档案已经转到了警察局,他们只是媒体人,对于这件事,只能寄托于警方。
     “……这件事,我会亲自找警察局进行交涉,”蒋妤顿了顿,看向会议室里所有员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一切调查任务以自身安全为先,另外,各位记得保护自己的隐私,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拨打节目组电话反馈,明白了吗?”
     “明白!”声音整齐划一。
     去往贵州的路并不好走。
     需要捐献希望学的地方一般是偏远的山区,考虑到时间和路程问题,这次来贵州,陈轲只带了组内摄影师景至过来。
     飞机,汽车,越野车,一路过来终于在两之后踏入了这个静谧的山区镇。
     可刚下车,

第121章 [1/2页]